【摘 要】
:
当代社会,“文化”日渐成为一个凸显的焦点领域。文化全球化通常被理解为文化的全球性交往,是经济全球化的“副产品”。文化是人们生存生活的诉求与表达。文化全球化不是经济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社会,“文化”日渐成为一个凸显的焦点领域。文化全球化通常被理解为文化的全球性交往,是经济全球化的“副产品”。文化是人们生存生活的诉求与表达。文化全球化不是经济全球化的“副产品”,它有其自身发展的进程与逻辑。马克思“世界文学”的思想已经超越了这种对全球化的肤浅看法。①全球化具有全球性交往、全球性规则和全球性组织三个层面,它本质上是人们全球性的共同生活。文化全球化则是这种“脱域”性共同生活的文化诉求和表达。其深层次诉求根植于现代性的要求及其扩张。现代性是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内在机制。这一机制表现为工具理性、大众文化的全球性扩张。文化全球化作为全球化生活的意义和表达系统,有两方面的根源:一是起自于西方的现代性的文化理念和表达。二是参与文化全球化的各方对原有的文化生活方式的理解及其相互激荡。这是文化全球化诸表象性矛盾的根源。②因而,文化全球化的后果是西方文化的强势和主导,是文化冲突与共生的共存的场景和文化一元化趋势与多元化并存的局面。
其他文献
本文以异化概念为切入点,通过梳理马克思对前人异化思想的批判继承和发展,从人道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角度阐释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突出马克思异化理论所包含的独特丰富意蕴,强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当前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建设法治国家不仅取决于一系列制度性安排的完善,更重要的还在于社会主体法律素质的提高,在于公民能够具备尊重法
本文通过对列宁国家资本主义理论形成与发展历史过程的把握,系统研究列宁国家资本主义理论对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继承与发展,对于巩固苏维埃政权,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
随着“五位一体”总布局的不断推进和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城镇化水平提高,城乡一体化速度加快,新生代农民工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近年来,伴随着大学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平民化,每年都会有为数众多的大学生面临就业问题,成为继住房、医疗和教育这新三座大山之外的又一沉重负担,特别是始于2008年底的金融风暴
学术界有关“人情”的研究可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台湾地区学者最先对其进行了理论上的深入探索。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繁荣以及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地发展和进步,外来文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主要依靠物质投入的传统发展方式,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经济发展的技术含量不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活水平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