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50年代初期,荣斋的曾孙陶君起先生将家传的《弦索备考》手抄本贡献了出来,正是这个无私的举动,使得我们今天能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这份珍贵的曲谱。清代古谱《弦索备考》也称《弦索十三套》,是由清代蒙族文人荣斋在嘉庆十九年(1814)所编撰的、目前所见有历史记载的最早的一本弦索乐谱集。其中所记载的古筝十三首传谱也是迄今为止有乐谱记载的最早的古筝谱。本文通过目前现存可见的不同版本的古筝《普庵咒》谱例来进行分析及比较,以自称源自“弦索十三套”的浙江筝曲《普庵咒》作为《清代古谱<弦索备考>中<普庵咒>之研究》的比对和参照对象,从乐曲结构,音乐语言,演奏技法等多个方面进行剖析,并对其源流进行考查研究,梳理乐曲传承的来龙去脉,进一步论证它是否与“弦索备考”有所关联,在这个既是研究又是学习的过程中,本人充分的领略到了《弦索备考》中筝曲《普庵咒》的艺术内涵及欣赏价值。在经过对各类有关弦索乐及《普庵咒》的文章,乐谱,音响的查证,归纳,推理得出以下结论:1,《弦索备考》中筝曲《普庵咒》(简称为:弦索备考筝谱《普庵咒》)是一首结构宏大,严谨,音乐内容深刻的具有典型中国传统民族器乐特点的古筝独奏乐曲。2,根据现存F巽之筝谱《普庵咒》的版本,通过详细的对照,分析后认为,王巽之筝谱《普庵咒》直接来源于琵琶谱《普庵咒》3,经研究认为,弦索备考筝谱《普庵咒》与王巽之筝谱《普庵咒》在曲谱上无论是曲式结构,变奏旋法,还是音乐旋律,演奏手法上,都有着明显的差异。弦索备考筝谱《普庵咒》的演奏及欣赏价值并未在王巽之筝谱《普庵咒》上得到体现,所以得出王巽之筝谱《普庵咒》与弦索备考筝谱《普庵咒》不存在直接源流的结论。4,弦索备考筝谱《普庵咒》是一首具有典型中国传统筝曲音乐特点的古筝独奏曲,其不仅有丰富的音乐内涵,且乐曲中出现的一些失传的演奏技法例如“花”;和某些被认为近现代才有的指法“摇指”等,都具有极高的演奏价值与研究价值。经过一年多的整理分析资料与实际演奏的亲身体验,我们有理由相信:弦索备考筝谱《普庵咒》无疑体现了中国古代筝乐的艺术精华,同时为我们研究筝文人音乐提供了演奏范本。通过研究这份珍贵的曲谱以此继承与发展她是我们后人责无旁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