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颈椎前路一体化钢板椎间融合器(PCB)的生物力学研究目的:对经颈椎前路植入一体化钢板椎间融合器(PCB)后生物力学的研究与评价,以便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采集6具成人尸体颈椎标本,分为5组测试:正常组;椎间盘摘除组;PCB固定组;CBK融合器固定组;CBK融合器+Secuplate钢板联合固定组;以C5~ 6椎间隙为研究对象,进行生物力学的对照研究。结果:①颈椎间盘摘除后,颈椎在各个方向运动加大,刚度及强度等生物力学数值减小,脊柱失稳;②PCB固定组固定后同椎间盘摘除组比较其强度增加24%、椎体应变减小31%、刚度增加14.3%、位移减小15%,且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且各项生物力学指标都接近于正常A组(P>0.05),其对颈椎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小,说明它能较好地与颈椎的力学环境相匹配。③CBK融合器固定后抗后伸及旋转作用相对较小,同椎间盘摘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④CBK融合器+Secuplate钢板联合固定载荷强度和应变过大,同椎间盘摘除组比较其强度增加27%、椎体应变减小38%、刚度增加17%、位移减小17%,且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颈椎刚度增大且邻近椎节的运动增大趋势,将引起力学性能的改变;结论:PCB结合了颈椎的前路的钢板和融合器二者生物力学方面的优点,它能较好地与颈椎的力学环境相匹配。第二部分颈椎前路一体化钢板椎间融合器的临床应用目的:评价颈椎前路一体化钢板椎间融合器(PCB)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术后,选用适当型号的一体化钢板椎间融合器(PCB)置入,无需透视帮助即可拧入螺钉和植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40例,颈椎外伤伴有急性椎间盘突出症18例,外伤性颈椎不稳10例,43例患者接受单节段固定,22例患者为双节段固定,3例患者为三节段固定。本组随访4—36个月,平均17个月。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JOA评分进行比较评价,外伤后颈椎间盘突出症和颈椎不稳采用Frankle分级进行比较,并且术后以Barthel指数记分法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价;结果:通过X线或CT片未见颈椎间不融合病例:脊髓型颈椎病术前JOA评分5-12分,平均为9.97分,术后评分为12~17分,15.95分,术后总改善率为85.9%;椎间隙高度平均增高、颈椎的前弯变化率较术前有显著差异性(P<0.01);外伤后颈椎间盘突出症和颈椎失稳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为(按Frankle分级):1例A级恢复至B级、1例A级恢复至C级、2例B级恢复至C级、2例B级恢复至D级、6例C级恢复至D级、5例C级恢复至E级、10例D级恢复E级,有1例A级术后未有恢复。Barthel指数记分法:满分(100分)5例、轻度障碍(>60分)10例、中度障碍(60~40分)7例、重度障碍(≤40分)6例。结论:PCB优点在于提供即刻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并恢复椎间隙的高度及脊柱前凸,为颈椎前路内固定术提供了一个安全可靠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