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步入21世纪信息科技时代,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其所培养出的人才已经满足不了国家对他们的要求,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受到普遍的关注,但其培养方式却往往被诟病。高校往往以第一课堂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方式,虽然能够为人才提供专业知识的传授,但这种方式培养出的人才往往缺乏管理能力、交际能力、创造力和责任感。而且,第一课堂模式化的人才培养容易固化人才培养的内容,导致“千校一面”、“千人一面”的结果。因此,高校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式上除了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之外,还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只有充分尊重人的“个性”才能发掘学生的更多可能性。‘第二课堂作为高校近期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的补充,有其因材施教和尊重学生“个性”的合理性。高校第二课堂在定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探索多种方式及途径激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上也更加的灵活。并且,高校第二课堂能够拓宽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提升对创新人才培养的灵活性;提高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可忽视第二课堂培育创新人才的功能,如何保证第二课堂在培养创新人才的效果也是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本文首先通过对国内外高校第二课堂创新型人才培养相关经验和概念进行梳理和总结,对我国开展的第二课堂创新型人才历程及相关研究进行评述,并对第二课堂、创新型人才及人才培养概念进行界定。随后,笔者通过对研究思路进行梳理,提出研究问题:如何提高高校第二课堂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在开展研究开展的前期,笔者设计调查问卷让信毅班的学员进行填写,从而了解研究对象的基本背景情况;再结合信毅实践班学生在第二课堂的参与情况进行了相关分析。随后,笔者通过以现象学理论为基础的质性研究方法,对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开展以第二课堂为载体的“信毅实践班”的学生进行深度的访谈和观察,将学生变化成长的现象以直观的个案的形式进行呈现,并将访谈中所记录学生的观点进行罗列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以学生对第二课堂参与的态度和表现为切入点,从第二课堂活动内容、活动理念和管理制度三个层面总结出高校在开展以第二课堂为载体的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可能会遇见的问题。最后,笔者通过对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所举办的第二课堂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经验及问题总结,对如何优化高校“第二课堂”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管理提供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