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炜的乡村题材小说创作在当代文坛是一种非常独特的现象。他的小说对社会特殊时期乡村社会体制变动和农民心理因此发生的裂变作了极具个人性的发现和描述,虽然张炜并未着力于对琐碎化平面生活画面的细致勾绘,但他却极为鲜明地呈现了现代化进程给乡村世界造成的巨大冲击,以及在此冲击之下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复杂嬗变。张炜小说旗帜鲜明地表达出作家对这一社会和文化现象的关注和思索,以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文学叙述表达了作家维护乡土这一心中理想田园的决心。同时,张炜在小说中所营造的人物群像、乡村政治、乡村生态都显现了一种强烈的批判意识,他通过多种具有乌托邦性质的意象对乡村文化进行了生动演绎和抽象阐释。而恰恰是因为作者要急于抒发由思考带来的持续不断的焦虑感而生成的浪漫情感,遂使其小说中的乡村带有一种强烈的主观性色彩,小说中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往往呈现为一种较为简单的固定模式。当然这种模式对其笔下主要人物的立体感有所削弱,而且小说中描绘的乡村生活画卷也因服从小说情节发展的需要而未呈现出相对的独立性。客观说,在小说里张炜围绕乡村世界所表现出来的异化现象的铺写,一方面是作者将生活经验和艺术经验复杂整合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其过于追求完美的理想人格塑造的体现。但由于小说的乡村乌托邦思想的推动力过于暴露而明显,使得小说在阐述乡村文化的精髓、民族命运与社会历史等一些宏大的哲学命题时显得不够厚重,其历史批判意识也因理性真实与艺术真实不可调和的矛盾不可避免被弱化,其无限生长的人文理性也使后期的作品多少有些重复。从现时的意义上讲,张炜所追求的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的,他的那种坚守和眺望,既是刻骨铭心的乡愁情节在历代文人心中历史性地苏醒和轮回,也是作家对五四以来的知识分子独立品格的殷切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