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对外经济贸易活动越来越频繁,经贸合同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把英语经贸合同准确通顺的翻译成汉语,使合同当事人都能像理解母语一样理解合同内容,保证合同各方当事人的利益,就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要想高质量的完成经贸合同的翻译工作,充分的外经贸知识是必要的储备,而对经贸合同特点的掌握和翻译方法的恰当使用,是从语言上完成从源语言到目标语言信息转换的和谐统一。本论文是一篇翻译实践报告,翻译材料是一篇英文分销协议,属于法律文本。译者采用了德国功能学派翻译理论,连贯性原则和忠实原则贯穿于整个翻译过程。翻译前,译者做了相应准备,对该文本做了文本分析,确定了参与翻译过程的重要参与者,分析了文本功能,确定了翻译要求和翻译目的,由此确定了翻译策略,有助于在翻译过程中选择相应的翻译方法,完成文本功能,达到翻译目的。本论文中从原材料中选取了部分例句加以分析,重现翻译过程中译者的翻译思路,包括如何选词、如何成句。论文中简要介绍了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德国功能学派的翻译理论的发展史;并解释了为何译者在翻译合同的过程中采用功能学派的翻译理论而不采用奈达的理论。另对翻译过程做了分析:介绍了翻译前译者做的准备工作,译者对原文本功能做了分析,发现目标文本的用途,即翻译文本的目的,从而依据文本用途和翻译目的确定了翻译策略;对翻译过程的参与者和合同的文本特点进行分析。通过上述准备工作,译者可以初步确定翻译采用的策略。论文中列举了一些例子,列出原文和译文,并对二者做了分析,再现了翻译过程中译者的翻译思路,如何选择中文表达,采取何种句子结构,怎样清楚明白的表明句子内和句子间的逻辑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