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汇率作为联系国内外经济的重要纽带,在我国对外经济交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我国央行2005年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浮动汇率制度后,又提出了“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有选择、分步骤放宽对跨境资本交易的限制,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这既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下一步目标,也是我国主动适应开放经济发展,应入世要求的客观选择。在新的开放形势下,我国应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运行和国际收支状况在深化金融改革中进一步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探索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人民币汇率已从单一盯住美元过渡到盯住美元、欧元和日元等货币组成的货币篮。在未来,我国应建设性地参与亚洲货币合作,结合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进程完善人民币汇率制度。因此,如何确定人民币汇率的最佳均衡汇率范围,对于我国汇率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最近一段时间,市场对人民币汇率有较强升值预期。然而,人民币升值与贬值的争论,关键问题是要测算出人民币的均衡汇率。本文的选题正是着眼于解决这一问题。 对均衡汇率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始于19世纪,其发展经历了经典理论和现代理论两个阶段。经典理论认为,均衡汇率是指使宏观经济处于理想状态的汇率水平,包括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汇率超调模型等。现代均衡汇率理论出现自20世纪80年代,是指与内部均衡(主要指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和外部均衡(可持续的经常项目)保持一致的实际汇率水平,主要包括基本要素均衡汇率、行为均衡汇率、自然均衡汇率等。 本论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关于实际均衡汇率以及汇率错位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一个包含一个国家、两个部门(贸易品部门和非贸易品部门)、两种产品(贸易品和非贸易品)的小国经济开放模型,来证明完美套利条件下均衡汇率是由贸易顺差或逆差、劳动技术生产率和一国的税收的水平来决定的。 其次,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运用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人民币均衡汇率错位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首先从我国实际均衡汇率的水平入手,测算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并分析实际有效汇率与基本经济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其次,在测算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基础上测算人民币实际汇率的错位程度。 最后,在研究结论基础上提出有关现行人民币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主要结论如下: 政府的税收、贸易收支以及技术进步水平对于自然均衡的人民币汇率(直接标价法)是反方向的。也就是,说政府的税收越高,贸易收支顺差越大,技术水平越高,自然均衡的人民币汇率也就越低,人民币币值就有被低估的风险,有升值的趋势,反之,就有贬值的趋势。同样,当贸易顺差越大的时候和技术进步越快的时候,人民币也就应相应的升值。其次,本文得出在1979年-1983年人民币的实际汇率低于均衡汇率,应当贬值;在1984年之后,均衡汇率一直低于实际汇率,应当升值。 综合全文,笔者认为人民币目前的汇率相对于自然均衡的汇率而言还是处于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在外界给与人民币一定升值压力的同时,人民币也是有一定的升值空间的。但是,我国政府应该认识到,升值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缓慢而有序的过程,如果这个过程处理不好,将给广大的劳动人民的财富带来极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