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1月,卫生部提出“十二五”期间将提高政府和社会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以此为目标,我国政府卫生支出规模无疑将会扩大。长期以来政府卫生支出一直被视为一种消费性支出,可以增进社会福利,但降低经济增长率,但作为政府对国民健康人力资本的投资其生产性支出的特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那么究竟我国现在的政府卫生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是一个怎样的关系,政府卫生支出是否具有经济增长效应?如果是正向的,是否意味着政府卫生支出的规模应该无限制的扩大?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那么政府卫生支出最优规模是多少?本文的研究将围绕这两个问题相继展开。为了解决上述疑问,本文在内生增长模型的框架下,引入了政府卫生支出变量,利用1978-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以劳动力、物质资本投入、居民消费和出口作为控制变量,探讨了政府卫生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其中,政府卫生支出具有双重身份,既是政府公共投资,又是对健康人力资本的投资。实证结果发现:在中国这样一个处于转型期的发展中国家,政府卫生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正效应,表现在政府卫生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是0.0831,对应的投资乘数是6.04。明确了政府卫生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仅仅是分析的出发点,那么政府卫生支出最优规模是多少?本文在第五部分运用中国1978-2009年政府卫生支出与GDP等相关数据,对政府卫生支出的性质、最优规模及实现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表明:政府卫生支出是生产性支出;目前中国政府卫生支出规模不足,其最优规模应占GDP的11.9%;政府卫生支出的边际产出随其规模负向变动;当年人均GDP与上年政府卫生支出水平对当年政府卫生支出水平具有显著影响。最后,本文在最优取向增长模型中预测了2011-2020年各年政府卫生支出规模,为动态实现政府卫生支出最优规模提供了合理途径。最后,在上述实证结果的基础上,本文为逐渐扩大政府卫生支出规模、从而为国民提供更多健康保障,进而提高政府卫生支出经济增长效应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