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缩短文化距离,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时代的迫切需求,这也是外语教育的最终目标。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实践,中国的外语教学整体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尤其是在语法、词汇等语言层面的教学更是如此。
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全方位培养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业内研究的新方向。研究的重点多集中于如何认识和培养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然而,有些情况会导致外语教学的无方向性及人才培养的低效率,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外语习得者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素的组成现状评测方面的研究不足
对于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对于其他文化是否具备敏感度,Starosta和陈国明提出,是由跨文化技巧、跨文化敏感度和跨文化意识组成了跨文化交际能力;而跨文化敏感是核心因素,它连接跨文化技巧和跨文化意识。只有对它国文化有正确的情感倾向,这样才可以运用正确的交际技巧进行有效的交际行为一在跨文化交际中,进而才能相应的文化意识才能被激发。因此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起点通常被认为是对跨文化敏感度的研究。
本论文采用陈国明和Starosta的跨文化敏感度量表,对232名哈尔滨几所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情感部分——进行问卷调查测评,了解学生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的,自信程度,专注度,对待文化差异的态度以及愉悦程度。
采取定量方法进行研究,运用统计软件SPSS13.0得出了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的实际水平。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受试者的平均跨文化敏感程度一般,虽然他们表现出参与跨文化交际的热情,但是往往在交际过后交际愉悦感体会不深。
为了更加全面认识和分析学生跨文化敏感度现状,作者采取课堂听课和访谈的形式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进一步定性分析讨论,从而证实了实验结果的必然性,以及在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确实存在着对跨文化敏感度教学的不足的现象。据此,作者从避免民族中心主义倾向、避免刻板印象、提高自我文化意识、加强文化教育等四方面给出了自己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