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泰勒规则是美国经济学家泰勒教授1993年第一次提出来的货币政策规则,其核心是央行调整政策利率,稳定经济,使通货膨胀率趋向目标通货膨胀率,产出趋向潜在产出水平。泰勒规则一提出即受到了理论界很多经济学家的重视,随后,包括泰勒教授本人的许多经济学家都对其进行发展,形成了包含利率平滑的“泰勒类规则”。泰勒类规则也受到各国央行的重视,很多国家央行都投入很大力量研究泰勒类规则。即使在明确表示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值”的央行也频繁使用利率平滑工具稳定经济,美联储格林斯潘时代被认为是按照泰勒规则调节宏观经济。美国很多经济学家认为美国最近经济周期呈现出的稳定化趋势是与格林斯潘的美联储高超的货币政策调节艺术分不开的。中国人民银行2005年以来也频繁使用利率工具调节经济运行。相比国外,国内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于泰勒规则研究仅限于一般理论介绍和简单实证分析,对其深层次分析相对较少。笔者研究认为,包括利率平滑的央行与公众交流机制是一种“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其理论基础来源于预期在货币政策中发挥的基础作用,也受到IMF要求扩大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启示。包括利率平滑的央行与公众交流机制是泰勒规则的核心和重要保证。 本文结构安排如下: 第一章导言。本章集中介绍了研究的意义、主要文献综述、本研究的思路、内容框架和需要突破的难题。最后介绍了研究方法、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第二章是泰勒规则发展和释义。首先介绍了泰勒教授1993年原创泰勒规则,即封闭条件下的泰勒规则,并对泰勒规则的具体操作进行了实证分析。由于原创性泰勒规则在现实中存在的众多问题,经济学家对泰勒规则进行了发展。第二节介绍了泰勒规则发展,既滞后泰勒规则、前瞻泰勒规则和含利率平滑的泰勒规则。本文指出,由于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各国央行倾向于使用前瞻性货币政策规则。美国是经济大国,它的经济行为对他国影响更大而较小受到他国的影响,但是在中国爬行钉住的汇率格局下,开放经济下泰勒规则是值得研究的。第三节介绍了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泰勒规则。结论认为,开放经济下利率无法对汇率变化做出反应。泰勒规则其实就是利率规则,发挥作用核心需要利率传导机制畅通,因此第四节介绍了泰勒规则的关键内容,即利率传导机制。第五节对各种泰勒类规则进行了系统评述。第六节对泰勒规则和众多的货币政策规则进行了对比,认为在区分了不同的假定情况后,泰勒规则与众多货币政策规则是一致的。第七节给出了基本结论。 第三章介绍了泰勒规则成立的条件之一,即货币政策有效性。货币政策是否有效是货币经济学重大争论之一。第一节首先建立了一个理论框架,认为在LSW框架下,如果使用比较现实的预期形式,即适应性预期,则货币政策不仅对物价有影响还对产出有作用。发展的菲利普斯曲线也证明预期在货币政策有效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这一点为第六章央行与公众交流机制打下了理论伏笔。为了验证货币政策效力,首先需要识别货币政策意图,但是在不同时期央行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不同的,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扩张或者紧缩性货币政策效力方向也不同。第二节分析了货币供给控制、货币供应增长率、利率控制、贷款配额控制、汇率目标控制、存款准备金率控制、央行描述性声明和描述性声明与政策信号结合等方法。通过实证分析和比较研究,认为除了货币供给控制之外,其它变量在不同经济时期都曾经作为货币政策工具使用。识别了货币政策意图就可以检验货币政策效果。第三节介绍了货币政策效果衡量方法。分别从货币内生和外生角度衡量是产出影响货币,还是货币影响产出?比较货币政策对产出和就业的不同影响。第四节分析了货币政策存在的周期和区域非对称性,得出结论认为跨周期衡量货币政策效果是不科学的。第五节从货币政策环境的角度反过来分析货币政策有效性,认为货币政策效果也不是不变的,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可以显著增强货币政策效力。第六节给出简短结论。 第四章介绍了泰勒规则成立的第二个前提,即泰勒规则是规则与相机抉择的结合。首先介绍了规则与相机抉择的争论,分析比较了历史上曾经出现的规则与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对规则与相机抉择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第二节提出了规则与相机抉择的融合,包括声誉模型和预承诺制。重点介绍了著名的泰勒规则,认为它是规则与相机抉择的完美结合,是“相机抉择的规则”Discretionary Rules,即体现了规则稳定预期的优点(其作用的发挥需要央行的声誉和某种程度的预承诺),也发挥了相机抉择对付外在冲击的优势。第三节对美国和我国货币政策是规则和相机抉择的实践进行了分析。第四节给出了简短的政策结论。 第五章泰勒规则应用中的国内外约束条件。泰勒规则核心是稳定国内经济,包括使经济增长保持在潜在水平,通货膨胀保持在目标通货膨胀水平。但是国内外的实践发现金融泡沫恰发生在宏观经济稳定的时候。货币政策如何处理与金融稳定的关系,这是一个仍然需要研究的课题。流动性陷阱下名义利率接近于零水平,泰勒规则如何操作呢?文章提出了规则转换,即转换利率目标到货币供给量目标,使用央行与公众交流机制的“Talk”内容。对于开放经济下的泰勒规则,文章提出了探索性的研究。 第六章提出了泰勒规则发挥效力的保证,即包括利率平滑的央行与公众的交流机制。交流机制包括利率平滑的“Do”的政策行动和声明,以及没有政策行动的仅“Talk”的政策声明。对利率平滑行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包括利率平滑的幅度、频率,利率平滑与经济周期的关系,利率平滑的预测等。无政策行动的央行与公众交流机制在稳定宏观经济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文章提出4种央行与公众的交流机制,并就如何增进交流的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首先体现在紧密跟踪经济金融理论的最新发展方向,以学科研究最新成果从原理上对经典理论重新认识。比如对货币政策有效性、“菲利普斯曲线”、“相机抉择”与“规则”的争论等重新认识基础上、完成对泰勒规则理论上的梳理。对传统检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方法进行质疑,提出检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程序,即在相同货币政策工具,同样货币政策意图,经济周期的同一个阶段检验货币政策有效性。同时提出泰勒规则是“规则”与“相机抉择”的完美结合,是“规则”与“相机抉择”争论的“终结者”;第二,将外国实践、中国实践与最新发展的理论结合,以西方发达国家实践为依托,对照中国的实践,对经典理论结合中国现实进行重新评价,希望在我国实践中发现新问题,进行经典理论中国化研究。如在分析他国实现泰勒规则约束条件的基础上,探索中国实施泰勒规则的约束条件,进行对比研究,弥补国内对其研究的不足和空白,完成对泰勒规则在各国实践上的梳理;第三,最核心的一点是以研究具体问题着手,直接指向检验经济学最基本理论,贯彻经济理论“时代性”、“国家性”的观点。认为理论是时代的产物,时代不同理论就要有所修正。提出经典经济理论也是个别国家的产物,国家不同理论适用性也要有所差异,因此经典理论适用不同国家必须首先进行检验,验证理论的时代背景和国家特点是检验理论正确性的唯一和首要的内容。 本文不足之处在于名义将基本经济思想很完美地用数学模型给以表述,对很多经济问题的论述还过于表面和肤浅,深层次挖掘不够。第二点在于对于中国经济实证分析的不够,这将在今后的研究中陆续补充。第三点在于文章缺乏市场敏感性。因为笔者在研究后期意识到,美国经济的近期走势表明,美国经济出现的问题可能是美联储采用泰勒规则造成的,泰勒规则存在但是尚未被认识到的问题已经开始显现,而这点是笔者本研究所尚未注意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