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决策是一种对社会环境中形成的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评价,并以此作为后续行为的依据。由于社会环境的复杂性,人们在做道德决策时会受很多因素影响。从社会学习理论出发,本研究考察观察他人行为对人们道德决策的影响。基于无意识思维效应和双系统理论,本研究深入探讨了不同的意识水平(意识/无意识)及不同的决策方式(直觉/推理)对道德决策的影响。同时,本研究采用了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探索了道德决策的脑神经机制。84名大学生被试参与了行为实验,12名大学生被试参与了ERPs实验。行为实验的结果表明:1、观察他人不道德行为(相对于观察他人中性行为),被试的决策变得更不道德;而观察他人道德行为(相对于观察他人中性行为),被试的决策并没有变得更道德。也就是说,观察他人的道德行为对道德决策没有促进作用,观察他人的不道德行为对道德决策有抑制作用。2、不同决策方式(直觉决策/推理决策)对道德决策没有主效应。3、不同意识水平(有意识水平/无意识水平)对道德决策没有主效应。4、不同决策方式(直觉决策/推理决策)与不同意识水平(有意识水平/无意识水平)对道德决策的交互作用显著。具体而言,当人们意识到道德行为或不道德行为发生时,人们经过理性思考后(推理决策)会做出更道德的决策,当人们没有意识到道德的行为或不道德的行为发生时,人们的直觉反应(直觉决策)会做出更道德的决策。ERPs实验的结果表明:观察他人行为(道德/中性/不道德)后诱发了N2成分、P300成分和N400成分,其中N2成分主要出现在额叶,P300成分主要出现在中央脑区,N400成分主要出现在顶叶。观察他人不道德行为时大脑激活程度与观察他人中性行为时脑电激活程度有显著差异,但观察他人的道德行为时大脑激活程度与观察他人中性行为时脑电激活程度没有显著差异。该结果与行为实验结果一致。以上结果提示,人们的道德决策会受到周围他人行为的影响,但主要是容易受到他人不道德行为的影响,却不易受到他人道德行为的影响。本研究对社会学习理论在道德决策领域的运用具有一定的理论贡献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