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境知觉理论的铁路客运站拥挤环境应对策略探究——以济南火车站为例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p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建设在经济增长的刺激下不断推进,铁路客运站作为重要的城市枢纽和城市副中心,其规模和功能复杂程度呈上升态势。21世纪以来,我国铁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铁路客运站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局面。  由于火车作为大众化的交通工具,不分年龄、性别、职业、收入或阶级,因此铁路客运站具有不可避免“人潮汇集”特性。受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习惯的影响,我国铁路客运量的季节性高峰现象极为突出,尤其是春节、黄金周等节假日旅客出行高峰期,给客运站带来的环境拥挤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缓解,所面临的矛盾与挑战越来越突出。目前我国铁路客运站的设计往往考虑最多的是功能分区和流线组织,却常常忽视人在空间中的心理感受。作为新兴的环境心理学派的重要分支,环境知觉理论在铁路客运站空间环境设计中的有效运用,可以适度缓解乘客心理上的拥挤感觉。  论文以铁路客运站的拥挤环境为切入点,在节假日期间调研国内多家大型客运站,利用社会学统计分析软件建立拥挤感知评估模型,通过相关性和逐步回归对乘客拥挤感知的客观环境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明确何种客观环境因素对其拥挤感的影响显著;然后以现有的理论文献基础上,对铁路客运站拥挤环境中的知觉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解析,指出利用环境知觉理论缓解拥挤环境的意义。接着围绕乘客在铁路客运站拥挤环境中的知觉体验、心理感受和空间感知度,提出三点基于环境知觉理论的拥挤环境应对策略;最后以济南火车站为例,对其空间环境进行改造设计探讨,对论文研究成果加以实践论证。  本文研究旨在梳理影响铁路客运站拥挤环境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关对应策略,使拥挤的铁路客运站从人的知觉上得到适度改善,创建高效、舒适的交通运输环境,构建和谐社会。
其他文献
传统村落的研究是我国传统民居乡土谱系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我国地域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传统村落随着物理环境,民俗文化的改变而呈现出不同的营造特征。近年来对于乡土
近年来,青岛地区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出现激增,秋冬季节多次出现雾霾现象,建筑室外空气质量逐年降低,人们室外生活环境逐渐恶化。建筑室外不良的风环境已经成为了除
从上世纪初开始,城市空间是一种处在关于“集中”与“分散”这样一个对立统一的矛盾复合体中。提倡“高密度”的城市其实一直都贯穿在城市规划理论的整个发展过程,但较多的处
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位社区作为城市社区的主体,为大部分城市居民提供了居住的空间和场所。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单位社区不再是城市社区的主体。但在一段时期
本论文研究了三种高层住宅疏散路线的设计解决。进行了如下三方面的分析:提升电梯楼梯间的经济技术指标的方法;扩展疏散路线的性能到适合残疾人使用的可能性,改造水平和垂直
邯郸市峰峰矿区彭城镇自北宋时期就是磁州窑的生产基地,时至今日,仍可以见到散布在村庄各处的古代窑场遗址。作为古代磁州窑的中心窑场之一,窑场见证了彭城镇由繁荣到衰落的
本文主要是通过宁波清真寺项目的再设计对历史街区的建筑设计问题与当代清真寺核心要素的设计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再设计初期对第一轮概念方案设计做了详尽的剖析,通过总结发现
区域城市是国家和区域发展的重要载体,从国家层面看,国际大都市是国家参与国际分工、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实力的载体;从省域层面看,区域城市是推动城市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的载
可持续建筑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及降低能源消耗而提出的建筑产业策略。各类基于研究的设计建造方法和标准以及实践方案不断涌现,以满足这一必然趋势。  为了能够达到控制目
我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几千年山居文化所形成的、最具强烈地域特征的民居建筑是历史文化长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的生活方式、民俗文化和场所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与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