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神话原型角度对美国作家托尼·莫里森的著名小说《宠儿》进行了解读。全文共由四章构成:在引言部分,论文综述了国外及国内《宠儿》的研究历史、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力求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由此提出了本论文的写作目的及意义。本论文的写作目的是突破以往《宠儿》研究的惯性思维模式,从神话原型角度进行重新阐释,以挖掘《宠儿》更深层面的意义。第一章是对《宠儿》中原型人物的分析。通过替罪羊原型和复仇原型分析,再现以宠儿为代表的黑人女性在白人社会和黑人社区双重压迫下的苦难和伤痛。莫里森将“替罪羊”原型植入《宠儿》中,表面上符合基督教文学“替罪羊”机制的迫害模式,却从侧面反映了黑人男性背后的白人种族主义者对黑人女性的迫害。宠儿是美狄亚复仇原型在特定条件下的置换和变形,遵循寻求——失落——复仇这一模式,从侧面同样反映出蓄奴制度下,白人种族主义者对黑人女性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摧残。第二章是对原型意象的分析,具体分析植物意象和水意象。《宠儿》中的植物意象有双重意义:既是奴隶制罪恶的见证人,又是黑人心灵的依托之地。水意象在小说中具体体现为井水和河水意象,莫里森从一般意义上的水的概念(井水、江河水)入手,逐层深入,不仅把水的意象作为一种单纯的视觉手段,还借助其象征意义铺陈故事发生的背景、刻画小说人物心理。第三章是对召唤——应答模式的分析。召唤——应答模式最早起源于非洲传统文化,是双向交流的一种互助活动。召唤——应答模式不仅体现在小说的诸多场景中,而且体现在塞丝与宠儿的关系中以及作者和读者的关系中。此模式不仅有效传递了非洲传统文化,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消解了传统文化中黑人和白人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第四章是《宠儿》神话原型下的现代启示。此章在前三章神话原型分析的基础上,联系自由、母爱以及黑人妇女地位等当前问题,重新深入思考“自由”对黑人妇女的重要性。本论文的结论是:在《宠儿》中,莫里森借助神话原型,围绕塞丝弑婴这一情节,展示了黑人女性的生存困境和精神重负,把长期以来被忽略的弱势群体——黑人女性从人类历史文化的边缘推向了中心,填补了历史描写与历史真实之间的空白。同时通过这一事件引发的对母性、自由等问题的思考,揭示了奴隶制和父权制的虚伪性和压迫性,促使现代人重新思考美国的历史、政治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