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1年,Averill和Thomas-Knowles正式提出情绪创造力这一概念,将其定义为:“体验和表达新颖的、适当的及真实情绪的能力”。在这个定义中,体现了界定情绪创造力的3个标准,即情绪体验和情绪表达的新颖性、有效性及真实性。目前,我国分别对情绪和创造力进行的研究较多,但是有关情绪方面的创造力的研究在我国还极少。本文旨在对情绪创造力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首先对情绪创造力的概念及特征加以阐述,进而对Averill所编制的情绪创造力问卷(Emotional Creativity Iventory ,简称ECI )进行修订,为后续研究提供测量工具,其次,应用情绪创造力问卷探讨大学生情绪创造力的特点,并分析情绪创造力、大五人格量表分析具有情绪创造力的个体的人格特征。本研究选取来自于济南和上海的4所高校大学生作为被试,共1150名。调查数据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和AMOS7.0软件包进行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对情绪创造力量表进行修订;2、测查大学生群体的情绪创造力特点;3、从多角度考察大学生的情绪创造力与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1、最终,修订完成的情绪创造力问卷包含26个题目,其中准备性维度包含7个题目,新颖性维度包含13个题目,真实有效性维度包含6个题目。修订后的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准备性维度、新颖性维度和真实有效性维度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739、0.799、0.710,问卷总分的α系数为.828;各维度的分半信度系数范围在0.721~0.761之间。问卷的结构效度较好,其指标分别为:χ~2/df=2.93,RMSEA=0.061,AGFI=0.960,CFI=0.984。2、考察大学生群体的情绪创造力特点,进行差异比较发现情绪创造力总体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大学生情绪创造力在不同维度上存在年级差异,表现为大一学生的情绪创造力总分及各个分量表得分普遍高于大二、大三学生。情绪创造力总分和准备性分量表得分上大一学生显著高于大二、大三学生,而大一学生在新颖性分量表的得分则显著高于大二学生;大学生情绪创造力不存在专业差异;大学生情绪创造力在不同维度上存在家庭所在地的差异,表现为城镇学生与农村学生的情绪创造力在准备性和新颖性分量表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但在真实有效性维度上城镇学生与农村大学生没有显著差异,总体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地区上不具有显著差异。3、应用情绪创造力问卷分析情绪创造力与人格之间的关系,采用简版大五人格问卷与修订的情绪创造力同时对450名来自上海和济南的被试进行施测。情绪创造力问卷的三个维度及总分与大五人格问卷的个维度和总分有不同程度的相关,相关系数范围为0.140~0.506:准备性与外倾性、宜人性、责任感、神经质、开放性都达到了.01水平的显著相关;新颖性则与外倾性、开放性达到了.01水平的显著相关,与其他维度的相关未达到显著水平;真实有效性与大五人格问卷各维度的相关也都达到显著水平;另外,进行典型相关分析发现,情绪创造力对人格特质的影响作用大于人格特质对情绪创造力的影响作用;进一步探讨大学生人格特质的高分组和低分组在情绪创造力上的差异发现,具有不同人格特质的个体在情绪创造力上的表现也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