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已经进入城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城镇化道路,已经成为各方共识。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中指出加快发展中小城市是优化城镇规模结构的主攻方向。中小城市是城市与乡村联系的重要环节,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支点,是展示城市文明、防范现代城市病、建设和谐城市的最佳实践区,是新型城镇化的主要战场。县域作为中小城市的主要组成部分,城镇化发展对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意义重大。山东省是我国较发达的省份之一,县域城镇化研究格外重要。论文依据人文-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以山东省的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和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科学性、综合性等原则的指导下,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和城市建设方面选取了16个城镇化指标,根据熵值法对山东省2005年和2013年县域城镇化水平进行测度,将山东省县域分为四个层次,城镇化高水平类型、城镇化较高水平类型、城镇化中水平类型和城镇化低水平类型;通过耦合协调模型对2005年和2013年山东省县域城镇化水平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山东省没有达到极度协调耦合类型的县域,少数县域属于高度协调耦合类型和低度耦合协调类型,大部分县域属于中度耦合协调类型。对县域城镇化水平进行空间差异分析,山东省县域城镇化空间差异的特征主要包括:山东省县域城镇化水平呈现级差化分异特征,城镇化水平差异较大;沿海县域城镇化水平高于内陆县域;铁路沿线县域的城镇化水平高于周边非铁路沿线的县域。对山东省东中西部县域城镇化水平差异进行分析,2013年山东省三大区域县域城镇化水平由东向西呈阶梯状分布,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根据空间自相关分析得知,山东省县域城镇化水平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并从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经济因素和政府政策等角度分析了影响城镇化空间差异的因素。最后针对山东省县域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山东省县域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深化城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整合协调区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