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的发展是一个与外界不断地进行着物质交换、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城市通常会被置于网络空间下。城市间的空间关系网络,能反映一个区域内各个城市在人口、资本、信息等方面的合作和交流程度。“流空间”塑造的网络可以整合区域内部各城市的空间关系,进而影响区域内部基础设施、交通干线、产业功能区等的合理布局。当前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进区域协作发展,只有通过衡量各城市在整个区域网络中的功能和地位,才能检验出台的政策是否放大了各个区域的优势条件。因此,本文以山东省为例,探究山东省区域空间网络的结构特征,并透视各城市在山东省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功能。论文以中心地理论、核心-边缘理论及流空间理论做为理论基础,选取山东省17地市在客运交通、物流网点、金融机构及百度指数四个维度上的指标。首先通过连锁型网络模型对初始数据进行处理,然后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别探究山东省区域空间网络的结构特征、网络的中心性及网络的派系组合,最后通过相关性分析方法,深入探讨影响山东省网络空间结构特征的因素。研究结论如下:第一,整体网络空间结构特征各异。人流网络在空间上呈现出显著的“单核多中心”特征;物流网络在空间上呈现为“双核心+环形网络”结构;资金网络则呈现为“单核多中心”模式;信息网络则呈现典型的“双核心”结构。第二,分区网络中的轴线联系各不相同。人流网络中鲁南地区城市间的外部联系能力最弱,呈现如“临沂-日照”形式的单一的轴线联系;物流网络中,鲁西板块的物流网络密度最低,呈现以济南为核心的单一轴线特征;鲁东地区的资金网络形成了密切的双向资金联系;信息网络中,鲁西地区城市间的联系最少,该地区信息联系主要表现为与济南间的双向联系。第三,网络的中心性呈现较大差异性。在人流网络中,地理空间位置会极大影响城市间的人口流动;物流网络则是城市经济实力与地理区位共同作用的结果;资金网络更多的受城市自身经济实力的影响;信息网络的发展则受到互联网普及率及人口规模的共同作用。第四,各网络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相似。四个网络的圈层结构均存在显著的分层现象,网络中的核心城市在地理空间上呈现连绵成片的特征,与山东省17地市的实体空间结构间的匹配度较高。第五,网络的派系组合特征各异。人流网络的派系是胶济铁路的辐射带动效应的结果;物流派系则是几个中心城市控制下的结果;资金网络的派系组合表现出以中心城市和次中心城市为媒介而实现的空间不相邻地区的跨区域经济交往与合作;在信息网络中,胶济铁路沿线的城市具有较高的信息联系,同时在济南和青岛等城市的中介作用下实现空间上不相邻城市的远距离跨区域信息联系。第六,山东省的区域空间网络的结构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城市经济规模及城市人口规模与各网络均表现出较高的相关性;地理学中“距离衰减”效应会深刻的影响着城市间的人口流动与物资流动,而城市间资金联系及信息联系与城市间的距离呈微弱的负相关;同时区域战略的推进和实施及历史文化传统都影响着区域内部城市间的交往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