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标志性物种,有着800万年以上的生存历史,现野外栖息地主要分布于中国川、陕、甘三省的海拔3000米左右竹林茂密的山区,为IUCN易危物种,中国国家I级保护动物。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耸立在小相岭山系的山云雨雾之中,由于河流、道路分隔阻断及其他干扰因素的消极影响,是大熊猫生境破碎化问题最严重的代表地区,栖息地的不断丧失和破碎化、人类活动不断带来的环境压力使保护区内大熊猫孤立小种群生存形势日趋严峻。异地放归是保护濒危物种和提高种群遗传多样性的重要途径,为了拯救该区域的大熊猫孤立小种群,相关部门已经在该区域先后放归了9只大熊猫,并监测到其中一只已经成功与当地种群内的个体繁衍了后代。为了深入研究该区域大熊猫孤立小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以及加入放归大熊猫后该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变化情况,预测该种群在未来100年内的遗传多样性变化与趋势,从而为保护和拯救大熊猫孤立小种群及对大熊猫放归工作提供新的科学依据,我们开展了此项研究。我们历时两年从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外收集了大熊猫毛发、粪便等样品120个,然后对样品进行DNA提取,利用10个微卫星位点,进行微卫星分型鉴定及性别测定。利用软件GIMLET1.3.1、GENEPOP(Version3.4)、BottleneckV1.2.2、BottleSim V2.6和VORTEX10对微卫星分型结果进行分析,评估该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预测种群在未来100年内的遗传多样性变化。在本项研究中,在这个小种群中共识别出28只大熊猫个体(包括4只放归个体);共检测到等位基因44个,预期杂合度(He)和观察杂合度(Ho)分别为0.692和0.468,多态信息量为0.375-0.805,平均值为0.622;种群中有近亲繁殖(Fis=0.286);相比较其他大熊猫种群,该种群具有中等水平的遗传多样性。通过对未来100年种群遗传多样性和生存状况的预测表明,该种群面临灭绝的高风险。研究发现,放归的大熊猫可以在保留遗传多样性的同时,提高他们在这个孤立的大熊猫小种群中生存率,对该大熊猫种群遗传多样性的保护和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为了促进该种群的复壮,我们建议继续在该区域放归大熊猫,使未来百年累计放归量达到10只雄性和20只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