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蓝莓(Vaccinium ssp.)为杜鹃花科(Ericaceae)越橘属(Vaccinium)植物,因其保健功能而成为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树种之一。其中,兔眼蓝莓土壤适应性强、产量高,故在我国种植较为广泛。但因其果实较小,成熟期不一致,人工采摘成本高,所以对产业发展起到限制作用。本试验以‘灿烂’、‘芭尔德温’两个成熟期及果实品质差异较大的品种为材料,不同时期(花前、转色期)应用赤霉素和乙烯利,通过测定果实生长发育曲线及果实离区细胞壁降解相关酶活性,果实离区活性氧、丙二醛(MDA)含量,细胞膜透性,抗氧化酶活性等多个性状指标,探索赤霉素、乙烯利对兔眼蓝莓果实发育影响的作用机理,为赤霉素在蓝莓高效生产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研究结果如下:1.花前喷施100 mg/L赤霉素促进了兔眼蓝莓果实发育,增加兔眼蓝莓果实单果重和纵横径,第五节位果实单果重增加1 9.3%,第二节位果实单果重增加8.8%,赤霉素对第五节位果实的影响大于第二节位。2.‘芭尔德温’和‘灿烂’果实外表皮蜡质均呈白色杆状,气孔被蜡质填充,‘芭尔德温’蜡质结构较为细长,气孔边缘清晰,‘灿烂’蜡质结构更为密集丛生,气孔边缘被蜡质覆盖。转色期200 mg/L赤霉素、500 mg/L乙烯利浸果处理对蜡质结构无明显影响。3.随着果实成熟,果柄外生周皮细胞层数增加,薄壁细胞体积增大,韧皮部、木质部加厚,染色加深,髓的细胞体积增大。转色期时离层细胞形成,开始裂解。乙烯利处理28 d时,离层细胞分裂部位延伸至韧皮部,而赤霉素处理无明显差异。4.转色期后随着兔眼蓝莓果实发育进程的推进,果实离区内活性氧、MDA含量逐渐累积,细胞膜透性增加,抗氧化酶活性先增加后降低,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纤维素酶(Cs)酶活性逐渐增加。施用200mg/L赤霉素后,抑制活性氧、MDA含量的累积,降低了细胞膜透性,提高了抗氧化酶活性,而喷施500 mg/L乙烯利则相反。5.转色期喷施100 mg/L赤霉素与500 mg/L乙烯利后,进行转录区测序。共产生157.04 Gb原始数据,注释到8大功能数据库(NR、NT、KO、Swiss-Prot、Pfam、GO、KOG、eggNOG4.5)上的 unigene 总数为 51193 个。通过 GO 分类和KEGG Pathway富集性分析,将unigene分别归于52个GO类别和129个代谢途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显示,‘芭尔德温’赤霉素处理24 h后果实离区较对照24 h有19个基因上调,9个基因下调;乙烯利处理24 h较对照24 h有1361个基因上调,1133个基因下调。‘灿烂’赤霉素处理24 h后果实离区较对照24h有22个基因上调,99个基因下调;乙烯利处理24 h较对照24 h有900个基因上调,691个基因下调。‘芭尔德温’赤霉素处理24 h/对照24 h所筛选出的差异基因与‘灿烂’赤霉素处理24 h/对照24 h无共同基因;‘芭尔德温’乙烯利处理24 h/对照24 h所筛选出的差异基因与‘灿烂’乙烯利处理24 h/对照24 h有498个共同基因。‘灿烂’与‘芭尔德温’分别筛选出5个和4个细胞壁降解相关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