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系。它不仅包括生产资料中的各种自然要素,而且包括人类在生产实践和社会交往中与自然和社会相互结合所形成的各种依次关系。然而自从19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对自然界的各种资源进行肆意改造和无情摄取。生产出各式各样的产品来满足人类的欲望和需要服务。但是无情的摄取终究会使自然资源枯竭,肆意改造必将破坏生态平衡。而地球生态环境的变化最为严重的后果是对地球支撑生命体系的侵蚀。人类面临生存环境的危机。在当代,人类正深深的陷入了这种危机之中。人类为环境破坏对社会造成影响,以及未被污染的大自然所造成的越来越明显的后果而感到不安。人类正在面临生存危机的挑战。因此,人类社会想持续发展,必须充分认识、了解和尊重自然界的必然发展规律,树立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公共观念,有节制的利用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不是一个理性的目标,它是在人类的生存实践中,对行为规则和信念的反思的结果。十六界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外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这就是全面、完整的新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最终的关怀是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从解决生态环境危机到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最根本的途径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来说,归根到底都必须依靠人。所以,可持续科学发展观是站在人类未来的立场上来考虑现在,以当前的生态环境危机的现实来考虑未来。我们要以十六界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对当代的生态困境的理解中“回归人的生活世界”呼唤时代精神。走向现代科学发展观。在当代,树立科学发展观,是克服生态环境危机的一种举措,来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