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心电图早复极改变亦称早复极图型(early repolarization pattern/variant ERP)即心电图中存在早复极波(early repolarization wave ERW)或J波,是一种心电复极异常的现象,ERP至今已是心律失常家族中重要的一员。ERP最初一直被认为是正常的生理性的心电图改变,患者多预后良好,并不需要药物等治疗。直到近些年来,一些研究及病例报道才发现其与心源性猝死(SCD)及特发性室速/室颤有关联,其原因可能与导致这种心电图改变的潜在作用机制有关,故我们对其是否良性提出怀疑。早复极在一般人群中出现率较高,然则有猝死危害的人还是占的比例较小,所以是否能在ERP患者中辨别出高危和低危至关重要,不过目前对于ERP与室性心律失常及不良心脏事件之间的关系仍具有争议。以往大量研究提示T波电交替(T wave alternans TWA)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之间有密切相关的联系,被认为是可以对恶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具有预测价值的无创电生理检测指标。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作为无创定量的一种电生理指标,主要用于评定心脏的植物神经调节的功能。我们怀疑ERP的潜在发生机制可能与TWA及HRV指标变化相关,故本研究在于了解TWA及HRV等指标在ERP患者中的变化特点,以便为后期研究提供基础。研究目的本研究应用24h动态心电图(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DCG/Holter)时域法采集分析ERP患者微伏级T波电交替(microvolt T-wave alternans MTWA)及心率变异性(HRV)等相关指标,并进一步分析探讨ERP不同分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研究方法本研究收集经常规12导联心电图诊断存在ERP患者90例,其中ERP只存在于前侧壁组(Ⅰ组)30例、ERP只存在于下壁组(Ⅱ组)30例、前侧壁和下壁均存在的即广泛分布组(Ⅲ组)30例,同期查体正常并排除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医护人员为健康对照组(Ⅳ组)30例。利用动态心电图时域移动平均修正技术(modified moving average MMA)采集ERP各组和健康对照组研究对象的MTWA最大值(MaxTWA)和HRV相关指标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研究结果1.Ⅰ、Ⅱ、Ⅲ、Ⅳ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24h平均心率等一般临床资料方面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MTWA指标:Ⅰ组各通道MaxTWA值均高于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各通道MaxTWA值高于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各通道MaxTWA值高于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各通道MaxTWA值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各通道MaxTWA值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各通道MaxTWA值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HRV指标:①时域指标比较:Ⅰ组与Ⅳ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高于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高于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频域指标比较:Ⅰ组与Ⅳ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低于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低于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低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低于Ⅰ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24h室性早搏发生个数比较:Ⅰ组发生室性早搏个数多于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多于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多于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多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多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多于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Max TWA值高低与ERP存在的导联相关,ERP分布导联广泛者MaxTWA值最大,仅出现在下壁和仅在前侧壁依次次之,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ERP分布广泛的患者HRV各项指标明显异常,仅出现在下壁次之,仅出现在前侧壁的HRV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别。III型ERP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可能性要高于II型和I型患者,应高度重视并积极随访。动态心电图检测MTWA、HRV相关指标变化有助于对存在早复极图型患者的危险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