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选用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养殖群体普通鲫鱼、彭泽鲫、银鲫、异育银鲫及湘云鲫为研究材料,用微卫星技术分析种内的遗传多样性及种间的亲缘关系。实验采用Crooijmans et al从鲤鱼中分离出来的7对微卫星引物(MFW14、MFW16、MFW18、MFW24、MFW25、MFW28、MFW29)和刘臻所报道的1对微卫星引物序列(MFW32),共计8对引物对这5种鲫鱼群体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均检测到了特异性片段,主要结果如下: 1.5个鲫鱼品种的8个微卫星基因座共检测到等位基因数35个,微卫星基因座的等位基因数范围为3~6,在8个微卫星基因座的等位基因平均观测数为4.375,所有群体的平均观测等位基因数大于对应的有效等位基因数,5个群体的平均观测等位基因数在3~6,而平均有效等基因数数目为2.2949~4.9661。 2.除MFW24(PIC=0.4645)和MFW28(PIC=0.3241)外,其它6个微卫星基因座在5个鲫鱼品种的多态信息含量都达到了高度多态的水平,PIC值在0.5389~0.7615之间,说明鲫鱼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同时可以看出品种间的差异大小,以异育银鲫的平均PIC最高(0.6498),以彭泽鲫平均PIC最小(0.4539),银鲫、鲫鱼、湘云鲫的平均PIC分别为0.6322、0.4740、0.6243。 3.5个鲫鱼品种总平均杂合度为0.6760,银鲫最高(0.7269),其次分别是异育银鲫(0.7219)、湘云鲫(0.7020)、彭泽鲫(0.6315)鲫鱼最低(0.5978)。8个微卫星位点平均杂合度在0.5388~0.7942,MFW18基因座平均杂合度最高,MFW24基因座的平均杂合度最低。 4.五种鲫鱼的遗传距离均不大(0.0303~0.2069),群体间遗传距离最小的为银鲫和异育银鲫(0.0303),说明这两种群体的亲缘关系最近,而群体遗传距离最大的为彭泽鲫和银鲫(0.2069),可推断为这两种群体的遗传变异程度是五种群体中最大的,亲缘关系较远。聚类结果显示5个鲫鱼群体分为三支:银鲫和异育银鲫聚为一类,鲫鱼和彭泽鲫聚为一类,湘云鲫单列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