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货币替代是指一国居民因对本币的币值稳定失去信心,或本币资产收益率相对较低时发生的大规模货币兑换,从而使外币在价值贮藏、交易媒介和价值尺度等货币职能方面全部或部分地替代本币。货币替代是发展中国家在开放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问题,它的存在会使汇率频繁波动、影响货币政策独立性、削弱政府的通货膨胀税和铸币税、涣散社会公众对本币的信心等,这会严重影响国家宏观经济的稳定和经济政策的效力。货币替代的程度取决于规模因素、汇率风险、本外币收益的差异、通货膨胀率、制度因素等。在转轨时期的中国,由于制度转型、市场发育和金融经济条件等基本环境的变化,人民币汇率形成体制的市场化,货币替代现象已成为影响我国宏观经济变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我国制度上的特殊情况,不能简单地套用西方国家的货币替代理论,因此我们要有基于自己国情的货币替代理论和实证研究。本文较系统地论述货币替代理论及其在中国的现实情况。在吸收和借鉴国内外货币替代理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人民币作为被替代货币角度出发,考察人民币被替代的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及利弊均衡关系。并结合我国国情,构建了切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理论模型,论述了我国货币替代与主要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考察影响我国货币替代的因素有哪些及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有效控制人民币被外币替代经济效益的政策指施。在实证方面,本文在现有的国内外研究基础上,考察了我国2003年1月到2012年4月的月度数据,运用回归分析对货币替代率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货币政策、财政收入、进出口总额、中美利差、消费者物价指数之间的经济关系进行计量统计研究。实证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对我国货币替代有着显著的影响,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影响有限;利差越大,人民币被货币替代程度越小;财政收入和进出口总额的增加会导致我国货币替代程度的增加。本文的创新点有以下几点:第一,本文首次将货币替代与主要经济变量关系的考察扩展到政府的货币政策上来,扩展了传统经济模型。通过理论建模和中国自身经济数据运用计量手段进行实证检验,指出货币替代除了受传统认识上的汇率及利差影响之外还将受到政府针对宏观经济的货币政策的影响,本文定量分析了各因素对人民币被替代产生及产生的影响及影响程度。第二,以往的货币替代理论更多的是基于货币替代对我国经济影响的研究,套用的理论也是国外研究的货币替代影响因素的分析,至今还没有针对性的我国货币替代影响因素的研究,笔者认为要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货币替代相关政策,首先要在我国特有的国情基础上考察货币替代的影响因素。所以本文为我国货币替代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第三,从人民币作为被替代货币角度出发,考察人民币被替代的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及利弊均衡关系。以往的理论研究都基于如何反货币替代,提出的政策建议也是如何反货币替代的机制。而本文突破以往的研究框架,认为人民币作为被替代货币只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还是会对中国的经济产生有利的刺激作用。本文结合实证检验结果,最后提出了使人民币被替代这一经济现象控制在对中国有利范畴内的政策意见。本文将货币替代这一发展于国外的经济理论与中国特殊的国情相结合,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