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高职教育以其“专门化的培养方式和技能化的培养目标”为我国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的技能型人才,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功能与定位也日渐明朗和清晰,高等职业教育发挥的社会作用日渐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但是,也应该看到,近年来,经济发展开始步入转型,生产方式由劳动密集型逐渐向技术密集型过渡,经济领域的劳动力市场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高职院校培养流水线工人的定位已经落后于经济生产发展的需要,甚至出现了人才储备的定向与预测存在一定误差的现象。着眼于改善现如今逐渐走向极端、“功利化”的高职专业教育培养状况,完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理念,成为构建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理想模式的动力来源。综观我国职业教育近现代的发展历程,从萌芽的实业学堂到今天的高等职业院校,从工商制造命脉行业的简单引进到今天各学科专业全面繁荣,从单独的实业学堂到今天层次分明、管理并行的职业教育体系建立,职业教育在办学形式、学制周期、培养理念、体制内涵等要素发展方面,走过了一条由最初的简单移植到顺应国情逐渐成熟的发展轨迹。在职业教育萌芽、兴起、发展、调整、改革和提升的过程中,每个时期通识教育模式中的诸多要素都没有被遗忘或忽视,不难看出,通识教育理念融合于职业教育是近代职业教育思想精华的一种重拾,是对职业教育价值探索的一种回归和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高职院校通识教育模式的构建并不单单是对美国教育理念“洋为中用”式的引进,更是中外教育理念对“完人”科学发展探索的契合。尤其是进入职业教育发展内涵提升时期以后,我国大陆高职院校通识教育得到更大范围的认可,并在探索的道路上形成了核心课程型、校本特色型和拓展渗透型三种模式。这三种模式在理念秉持、课程体系设置、运行管理等方面都具有各自的优势,但是在课程内容、评价标准、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不足。相比之下,通识教育的发源国美国社区学院的通识教育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如:理念确立上保证能力综合协调化;目标定位上实现知识覆盖领域化;课程设置上突出学校特色化;运行机制上实施环节管理连贯化。借鉴国内外经验,构建我国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理想模式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目标确立。应突出高职学生能力结构,打破过去只注重专业能力和专业技术的局面,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不能脱离职业特色,尤其是在开阔学生专业视野的学科内容选定上,应该突出岗位工作特色、职业教育特色、突出校本特色。第二,内容建构。主要从知识基础、学科均衡、校本特色的显性课程模块和延伸拓展的隐性课程模块两个方面进行构建。第三,机制运行。从管理主体多元化和管理机制完善化两个方面进行考虑,实现多方参与、科学动态化管理。第四,体系测评。策划构建由教师、教务、督导、学生和企业共同参与,定权重有标准的三维测评体系。第五,师资保障。优化各项要素结构,提高教师职称水平,建立师资进修制度。总之,科技不断进步,职业教育观不断改进,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理想模式也将不断完善,并在未来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发挥不可忽视的科学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