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次翻译任务文正贤导演纪录片《祖母花》是笔者在功能主义目的论(skopost heory)指导下,独立自发完成的口译模拟实践。任务开始前,笔者通过各种资料对纪录片背景、主题、人物关系进行了宏观把握和微观了解,对于影片中涉及的历史遗留问题和敏感话题进行了专项考察;任务开始后,首先按照传统对等理论对影片进行第一次口译实践,后全程按照功能主义目的论的要求进行第二次口译实践,通过真实的案例举例、数据统计和折线图表对两次口译质量进行分析对比,论证目的论对于口译实践的重要指导作用。早期的翻译题材主要是文学宗教典籍巨著,翻译时对原文不可有任何僭越,这使对等论生存有了得天独厚的土壤。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实用翻译以绝对优势占领市场,注重跨文化交际、社会文化环境以及翻译参与者特别是受众因素的“目的论”逐渐展露头角。德国功能主义目的论的代表人物弗米尔认为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必须由译文的交际目的决定,而不应是“对等理论”所注重的原文,译者有权根据译文目的对源语内容进行取舍。她提出了目的论的三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其中目的原则是首要原则,当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有悖目的原则时,以目的原则为准。诺德为限制翻译目的的范围,协调译者与原文作者、译文接受者和翻译发起者的关系,提出“功能+忠诚”原则。功能原则与目的原则在对译文交际目的上的要求是一致的,忠诚原则区别于弗米尔的忠实原则,并不是讲原文与译文之间的语际一致,而是忠诚于译入语文化和译文读者,忠诚于翻译参与者。本次纪录片口译实践从纪录片口译的特点、受众因素、现阶段理论研究情况、译员素质等各方面,通过与其他翻译理论横向对比,论证了目的论指导纪录片翻译的适当性。现阶段目的论得到了中国学术界广泛关注,但也不乏批评之声,对于目的轮的争议主要集中在忽略原文、夸大译者主体作用、不具备可操作性、夸大其适用范围等方面。笔者认为国内目前对于目的论的译介以及国内学者对目的论的研究存在很多盲区和误解;翻译本身是基于原文的再创造,关注原文是原著而非译著的使命;文学作品只是和实用翻译的目的不同,文学作品创作或许没有功利心,但是翻译的过程本身就是有传播的需求的,这就具有明显的目的性。本次口译实践探索出了目的论指导口译实践的重要价值,期待目的论在之后的研究中能得到更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