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循证医学的Meta分析方法去评价针刺治疗癌因性疲乏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从而探讨针刺治疗在今后癌症纾缓治疗的优势,以及在临床上推广运用的需要。方法:首先定下纳入和非纳入文献的标准。纳入标准:1.研究类型:国内外公开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 Trial,RCT)。凡文献中分组提及“随机”的均予以纳入。包括期刊,会议及学位论文,语种限定为中文和英文。2.研究对象:患者的性别、年龄、病例来源不限,有明确诊断标准。经病理或细胞学检查明确诊断为癌症,他们是曾接受常规癌症治疗(包括手术、药物、化疗或电疗)的病人,论癌症性质或期数。并符合癌因性疲乏的诊断标准。3.干预措施:治疗组:采用的干预措施以针刺治疗为主,并包括毫针、电针(频率不限)等;或针刺结合其他方法的联合应用。对照组:仅观察或其他治疗等。若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其他疗法的联合应用,则对照组必须采用相同的方法,“针刺+其他vs其他”。4.结局指标:任何癌因性疲乏的评估量表评分。排除标准:1.不是随机对照试验。2.不是用针刺治疗干预癌因性疲乏。3.重复发表的文献或同一研究相同结局事件的早期报导。4.结局指标不可用的文献:观察准则不统一或者结果非数据资料的临床试验。5.没有癌因性疲乏的评估量表评分的结局指标。跟着,采用计算器和手工等方式对电子数据库、杂志中的期刊文献、学位论文等进行检索。计算器检索电子数据库分别为MEDLINE(OVID)、Cochrane Library、EMBASE(OVID)、中国知网(Chinese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和万方数据库(WanFang),搜集有关针刺治疗癌因性疲乏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此外为求更全面,会以手工检索已发表文献中的参考资料或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6年10月。英文检索词包括cancer related-fatigue、acupuncture、quality of life(QOL)、meridian points、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complementary therapy等;中文检查词包括:针刺、癌因性疲乏、生活质量、穴位、随机对照、辅助疗法等。文献筛选的第一步是把从5个电子数据库收集得来的所有文献导入NoteExpress文献管理软件中,经过查重去掉重复的。然后,阅读每篇的文献的标题和摘要,把明顕跟纳入标准有出入的剔除。接着,把余下的全文下载。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把符合纳入标准的筛检出来。阅读纳入标准文献的全文后,如发现资料不全,便尽量联系作者以作补充。至于资料提取部分,是先根据本研究的目的而从所纳入的文献资料中去提取所需资料。1.关于文献的基本资料如作者、发表时间、文献题目、岀版杂志、发表语言等。2.关于纳入文献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包括性别、年龄、什么类型的癌症、接受治疗组或对照组的干预措施等。3.关于纳入文献的风险偏倚评估信息。4.相关结局指标的提取。Meta分析可直接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它是由Cochrane协同研发。二分类使用比值比及95%可信区间疗效分析统计量。连续性变量则使用标准均数差为效应指标,各效应量均给岀其点估计值和95%CI。除了采用χ~2检验进行异质性分析,I~2定量也用来计算异质性的大小。检查水平设为α=0.1。若P≥0.1,固定效应模型将会被用作Meta分析;显示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若P<0.1,随机效应模型将会被用;提示各研究间存在着统计学异质性。明显的临床异质性会通过逐一剔除单个研究结果,去观察效应指标的变化,看看应否进行敏感性分析。最后,应用在丹麦哥本哈根临床试验中心开发的TSA Version 0.9 Beta软件去判定Meta分析是否达到样本量要求,以确保分析结论的可靠性。才用根据分析的结果作讨论和总结。成果:通过计算器,手工方式对期刋文献、学位论文和学位论文进行检索,获取文献题目、摘要共1873篇。利用NoteExpress文献管理软件除掉重复文献24篇后,将1849篇文献纳入初筛的流程。根据文献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通过阅读标题、摘要,拣选了11篇国外文献进入第二次覆筛流程,获取并阅读全文。继而再把没有使用随机、展示数据不完整或对照组的2份文献排除;最终纳入的文献9篇,共计患者684例。按照Cochrane 5.0.1系统评价手册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的9项研究的质量进行偏倚风险评估。随机序列的产生:9篇都有提及使用随机方法,当中7篇有描述随机的方法并且是正确使用,2篇只是描述用计算器系统随机,均属于低风险。分配隐藏:4篇报告采用不透明的密闭信封法,1篇用中心分配,属于低风险。?对参与者和实施者的盲法:5篇文献提及双盲法,均有报告正确的盲法如何实施;其余4篇没有使用盲法,均属于高风险。对结局评价实施盲法:5篇文献有提及,属于低风险。4篇没有实施盲法,属于高风险。结局数据不完整:8篇文献没有此问题。?选择性发表:8篇文献没有此问题。9篇纳入文献都有提及失访或退出的研究人数,属于低风险。其他潜在偏倚属于不清楚。总括而言,纳入的文献偏倚风险属不清楚。Meta分析结果:9篇文献分别比较了针刺组与常规组治疗癌因性疲乏有效率的研究。共有684例。异质性检验结果:I~2=0%,P=0.47;≥0.1。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OR=0.92,95%CI(0.61,1.40),P=0.70;>0.05]。3篇文献分别比较了针刺组与假针刺组治疗癌因性疲乏有疗效的研究。共有121例。异质性检验结果:I~2=83%,P=0.002<0.1。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SMD=-0.82,95%CI(-1.90,0.26),P=0.14>0.05]。2篇文献分别比较了针刺组与自行治愈组治疗癌因性疲乏有疗效的研究。共有163例。异质性检验结果:I~2=94%,P<0.0001;<0.1。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SMD=-1.12,95%CI(-3.03,0.78),P=0.25;>0.05]。2篇文献分别比较了针刺+健康教育组与健康教育组治疗癌因性疲乏有疗效的研究。共有314例。异质性检验结果:I~2=65%,P=0.09;<0.1。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SMD=-2.12,95%CI(-3.21,-1.03),P=0.0001;<0.05]。2篇文献分别比较了针刺组与空白对照组治疗癌因性疲乏有疗效的研究。共有150例。异质性检验结果:I~2=90%,P=0.001;<0.1。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SMD=-1.46,95%CI(-3.56,0.63),P=0.17;>0.05。4篇文献分别比较了针刺组治疗癌因性疲乏BFI评分提高率的研究。共有138例。异质性检验结果:I~2=77%,P=0.005;<0.1。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MD=2.33,95%CI(0.98,3.67),P=0.0007;<0.05。结论:综合9篇文献的Meta分析和TSA分析,在对比采用简短疲乏量表评分的改变时,可以初步证明针刺治疗癌因性疲乏是有效的。但在针刺与常规组作比较时,在统计学上发现针刺治疗并没有优于常规治疗,而且样本量已足够,不需要有再多的测试。针刺对治疗癌因性疲乏是有一定的安全性、而且副作用少、经济实用,并在临床应用上有一定优势,是值得推广的。应该充分联合中西医治疗肿瘤的技术,进一步完善针刺治疗癌因性疲乏的治疗体系,重视个体化。针对预先性的健康教育,支持康复治疗;使医学界明白到针刺治疗癌因性疲乏存在一个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