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划分高等学校类型,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又是一个高等学校定位与发展不能不解决的问题。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各国无论通过民间还是政府,都建立了不同形式的高等学校分类标准和分类体系,在此基础上对高等学校实行分类管理,以保证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在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大众化的进程中,许多高等学校定位趋同、职能错位、盲目攀比、盲目升格,而不是在自己的层次和类别里办出水平、办出特色。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一直没有制定出真正科学合理的高等学校分类标准和相应的政策措施,各高等学校之间界限不清、分工不明确,政府缺乏对高等学校的分类指导,不同学校没有明确的分工定位和分类的质量评价体系。因此实行高校分类,建立多元质量评价标准是大众化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研究者曾提出了一些高校分类的模式,但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各类学校现在的比例情况如何,未来发展情况如何,这些问题由于缺乏具有说服力的数量研究而难以回答。本研究试图通过定量分析解决这些问题。 本研究围绕“理论分析-国际比较-实践验证”这一思路展开,主要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章理论分析。通过对高等教育职能分化与高等学校分层分类关系的分析,确立高等学校分类的理论依据。高等教育职能的历史演变伴随着高等学校的不断分化、多样化;高等学校类型的多样化是由高等教育职能的分化引起的。高等学校分类主要是基于对高等教育职能的相对侧重来进行的。 第二章历史与比较研究。研究认为我国目前还没有科学的高校分类标准,以往的分类只是在某种特殊时期为了某种特殊需要而进行的,分类的随意性大。美、日、英、德等国在高校分类方面的做法为我国高等学校分类提供了可参照和借鉴的经验。本研究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在确立分类维度时以高校职能为导向建立分类的预设指标;考虑资源支持和办学条件方面的指标;考虑高校的社会影响及被社会所认可程度方面的指标,从而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普通高等学校分类的思路与方法。 第三、四、五章是实践验证部分。 第三章通过对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特征指标的调查,运用相关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逐步筛选出17个分类的核心特征指标。 第四章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分类模式建构。通过探析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分类维度,确立我国高校的分类标准,根据此分类标准将我国1517所普通高等学校分为四大类:博士/研究型大学、硕士型大学、学士型大学、高职高专院校,每一大类又包括几小类。 第五章对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分类发展和分类管理提出了预测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