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居住是人类基本的生理需求,除去在外忙碌、工作的时间,人们多数时间都与居住环境发生关系。良好的居住环境可以缓解人们的压力,同时也能促成人际关系的形成。近些年来,我国住宅建设迅猛发展,在实际项目中容积率、建筑密度、层数、进深、户型等问题放在了首要的位置,而居住区建筑群体的空间关系,空间质量,空间的丰富性等问题常常被忽视。人们对于好的居住环境的呼声越来越大,而行业对居住环境的建设重视度却不足。在这样的背景下,对良好的居住空间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居住区空间研究资料的整理发现,针对居住区以及居住区空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居住区整体规划布局形式、建筑形态、住区归属感、住区安全等方面。对于居住区外部空间序列的研究较少。但是笔者认为对居住区外部空间序列的研究也不容忽视。在规划设计中,空间序列的设计注重居住空间及环境的相关性,从整体上控制居住区外部空间的组织。在景观设计中,强调空间序列的设计,可以丰富居民对于环境的体验。因此笔者希望通过对居住区外部空间序列的研究为居住区空间方面的研究起到添砖加瓦的作用。本文以广州市居住区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及现有住区案例的调研,揭示了广州市1980年代到2000年代30年间在特定社会经济背景下的居住区设计发展历程,探究了住区空间序列的构成方式及其构成手法。本文抽象提取在大量的实地调研中的各典型居住区空间序列模式,总结其中的内在规律,在外部空间的组织手法上,发现各个时期具有时代性的做法,以期在往后的居住区规划设计中,为空间的组织与利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