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梅棹忠夫是战后日本代表性的学者之一,他于1957年发表的论文《文明的生态史观》是战后的一篇经典日本文化论。研究梅棹忠夫的日本文化论对把握战后日本文化论的变迁具有重要意义。要研究梅棹的日本文化论,需要在其以“生态史观”为中心构建的“比较文明学”这一整体框架中进行全面把握。《文明的生态史观》只是梅棹日本文化论的导入部分,而以往的研究大多只围绕这一篇文章来展开。本文试图将“比较文明学”纳入视野,对梅棹的日本文化论做出全面研究。本文的目的是:在结合梅棹的生平、指出其学术研究特点的基础上,选取与梅棹日本文化论最紧密相关的著作,解读其构成与内容,分析其在日本文化的定位方面的问题。第一章结合梅棹的生平,点明其学术特征是将实地调查作为学问的支柱。第二章和第三章就《文明的生态史观》《近代世界的日本文明——比较文明学序说——》《何为日本》三本著作,在分析和解读梅棹日本文化论之主要内容的同时,指出其问题。《文明的生态史观》是梅棹日本文化论的起点和理论基础。梅棹将日本和西欧划分为欧亚大陆的第一地域,认为其特征是历史上存在过封建制,近代通过资本主义制度实现现代化,并提出“生态史观”来主张日本和西欧的平行进化。但梅棹所勾画的世界构图标准混乱;同时梅棹从平行进化这一现象中提取出“生态史观”这一假说,却未从世界观和历史观角度加以实证,就拿来证明平行进化现象的合理性,犯了循环论证的错误。《近代世界的日本文明》是梅棹日本文化论的展开。在这本书中梅棹构建出“比较文明学”的理论框架,为日本研究提供了新的范式。作为一种社会科学,“比较文明学”试图通过对社会现象和史料的横向比较来提取文明的规律,并且时时以日本为中心展开,颇有新意。然而作为其理论基础的“生态史观”在此仍旧没有得到验证,“比较文明学”仍旧在“第一地域”对“第二地域”的世界认识上展开。《何为日本》是梅棹在以上的框架中,对日本文明及其形成过程所做的集中论述。他强调日本“近世”与“近代”之间的连续性,主张日本近代化的独立性,但有过度抹杀异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之嫌。总的来说,梅棹对日本文化的把握存在以下三个特征。一、在与不同文明——尤其是亚洲落后地区——的比较中论述日本。二、多用类推手法来完成理论架构。梅棹的学术研究从动物学、生态学出发,善于运用自然科学理论来类推文明现象。三、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性。在“生态史观”被提出的1957年,日本正处于经济的起飞期。当时的日本文化论多从近代主义或马克思主义立场出发,批判色彩较浓。梅棹的提出“生态史观”及“平行进化”论与此不同,对日本的现实情况做出了高度评价。这种论述大大增长了民众的自信,理所当然受到政府、财界的欢迎。此后,“梅棹日本文化论”在政府、财界的支持下,向世界持续宣传在“生态史观”基础上构筑的日本作为经济大国的形象,梅棹本人也作为智囊在文化行政上发挥了重大影响。需要注意的是,梅棹的日本文化论当时虽然在恢复民众信心上起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但在日本随后的历史中,却因为其强烈肯定本国文化的性质,容易成为日本民族主义者的工具,而在结果上助长了日本极端民族主义的气焰,这是我们必须警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