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索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特征,检测宫颈局部组织中白介素10、12及干扰素-γ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揭示宫颈上皮内瘤变中医证候特征与宫颈局部免疫状态的内在关联,为中药靶向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切入点和实验理论依据。
方法:
以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为基本方法,收集西电集团医院,陕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陕西省肿瘤医院三家三级医院病理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变的门诊及住院病人共281例,采集相关病史、体质量表和证候四诊信息,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所有样本宫颈局部IL-10、IL-12及IFN-γ的IOD值,总结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中医证候分型规律和特点,并找出中医证候与宫颈局部细胞因子IL-10、IL-12及IFN-γ的相关性,为中药阻断宫颈病变持续进展提供理论依据。
结果:
1.本研究分析提示在281例病例中,共分为6种中医证候,其中脾虚湿盛型共66例,占23.5%;湿热内蕴型共65例,占23.1%;肾阳虚弱型共52例,占18.5%;热毒瘀结型共46例,占16.4%;阴虚夹湿型共27例,占9.6%;肝郁气滞型共25例,占8.9%。其中脾虚湿盛型最多,证候所占比例从多到少为:脾虚湿盛型>湿热内蕴型>肾阳虚弱型>热毒瘀结型>阴虚夹湿>肝郁气滞型
2.IL-10在CINⅠ、CINⅡ、CINⅢ局部组织中IOD值逐渐升高,3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2,IFN-γ在CINⅠ、CINⅡ、CINⅢ局部组织中的IOD值逐渐降低,组间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局部组织中IL-10与IL-12表达呈负相关,IL-12与IFN-γ表达呈正相关。
3.IL-10、IL-12、IFN-γ在6个证候中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IL-10的变化趋势:湿热内蕴型>热毒瘀结型>脾虚湿盛型>肾阳亏虚型>阴虚夹湿型>肝郁气滞型。IL-12的变化趋势为肾阳亏虚型>湿热内蕴型>脾虚湿盛型>阴虚夹湿型>热毒瘀结型>肝郁气滞型。IFN-γ变化趋势为脾虚湿盛型>肾阳亏虚型>湿热内蕴型>热毒瘀结型>肝郁气滞型>阴虚夹湿型。
结论:
1.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中医证候分布有规律可循,六证候分布为:脾虚湿盛型>湿热内蕴型>肾阳虚弱型>热毒瘀结型>阴虚夹湿型>肝郁气滞型。表明病变涉及脾、肾、肝三脏,湿邪为主要的发病原因。
2.宫颈上皮内瘤变与宫颈局部免疫细胞因子有密切关联,本研究结果提示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呈现出明显的TH1向Th2漂移现象。
3.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中医证候与宫颈局部免疫因子之间有关联性,为中药干预提供更为准确的切入点和理论依据。在证候研究基础上,最终使中药阻断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生发展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