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止痒颗粒的主要药效学及机制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e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清热止痒颗粒的主要药效学及作用机制进行研究,为清热止痒颗粒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1.清热止痒颗粒对小鼠单次给药毒性研究根据《药物单次给药毒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的有关要求,经预试,未测得本品的半数致死量(LD50),因此采用最大耐受量法进行试验。取SPF级小鼠120只,雌雄各半,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清热止痒颗粒120.00,84.00,58.80,41.16,28.81g生药/kg剂量组及空白对照组,前述剂量均为一日内3次(每次间隔4h)灌胃(ig)的累积量,单次给药容量40ml/kg。共给药1d。观察记录小鼠一般状况、体质量及死亡情况,连续14d,观察期末对存活小鼠行系统剖检。  2.清热止痒颗粒的主要药效学研究(1)清热止痒颗粒对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小鼠特应性皮炎(AD)的影响将SPF级KM小鼠随机分为清热止痒颗粒低、中、高剂量组(0.45、0.9、1.8g生药/kg)及防参止痒颗粒、依巴斯汀、模型与空白对照组。参照文献方法,采用DNCB复制小鼠AD模型。在试验第25d开始ig给药,给药容量20ml/kg,1次/d,连续14d,末次给药1h后检测指标:耳肿胀度、脾指数及胸腺指数,并进行腹部受试区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2)清热止痒颗粒对炎症模型动物的影响将SPF级KM小鼠随机分为清热止痒颗粒低、中、高剂量组、防参止痒颗粒、乙酰水杨酸、模型和空白对照组,每组6只,全雄。翌日开始给药,连续7d,给药容量20ml/kg。末次药后1h,复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及醋酸诱导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模型,分别测定小鼠耳肿胀度及腹腔冲洗液OD值。另取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清热止痒颗粒各剂量组(0.35、0.7、1.4g生药/kg)及防参止痒颗粒、乙酰水杨酸和模型对照组,每组10只。复制大鼠棉球肉芽肿模型。造模当天开始给药,连续7d,给药容量15ml/kg。第8日处死大鼠,检测各组大鼠肉芽组织净重、胸腺指数与脾指数。(3)清热止痒颗粒对豚鼠瘙痒模型的影响将普通级豚鼠随机分为清热止痒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及防参止痒颗粒、依巴斯汀、模型与空白对照组。次日开始给药,连续7d,给药容量15ml/kg。末次药后50min,使用磷酸组胺复制豚鼠瘙痒模型。计算各组豚鼠从开始至舔咬后足背部时累积给予的磷酸组胺总量,记为致痒阈。  3.清热止痒颗粒治疗AD的作用机制研究(1)清热止痒颗粒的免疫调节机制研究以“清热止痒颗粒对DNCB诱导小鼠AD的影响”试验中各组小鼠血清及腹部受试区皮肤组织为样本,Elisa法检测血清lgE含量;Western-blot法定量检测腹部受试区皮肤组织CD4、CD8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皮肤组织Th1类细胞因子IFN-γ;Th2类细胞因子IL-4及TNF-α、Th17特征性细胞因子IL-17的mRNA表达。(2)清热止痒颗粒的抗炎机制研究以“清热止痒颗粒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影响”试验中各组大鼠血浆为样本,Elisa法检测其促炎因子IL-1β、机体氧化应激的程度标志物iNOS及花生四烯酸(AA)代谢产物:TXB2与6-keto-PGF1α的含量。  结果:  1.清热止痒颗粒对小鼠单次给药毒性研究就雌性小鼠而言,120.00g生药/kg剂量组小鼠表现出较为严重的毒性反应(给药后动物呼吸急促甚至死亡、体质量增长缓慢),并引起10%动物死亡;84.00g生药/kg剂量组小鼠的毒性反应轻微(给药后自发活动减少,停药一段时间即可恢复,对体质量无明显影响);58.80、41.16、28.81g生药/kg剂量组小鼠无明显毒性反应(动物一般状态及体质量无明显异常)。就雄性小鼠而言,120.00、84.00g生药/kg剂量组小鼠观察到较为严重毒性反应,死亡率分别为20%、10%,58.80g生药/kg剂量组小鼠的毒性反应轻微;41.16、28.81g生药/kg剂量组小鼠无明显毒性反应。因此,雌鼠对清热止痒颗粒的MTD(最大耐受量)与NOAEL(最大无毒性反应剂量)分别大于84.00、58.80g生药/kg(分别为成人临床剂量的840倍、588倍,体重以70kg计);雄鼠的MTD与NOAEL分别大于58.80、41.16g生药/kg(分别为成人临床剂量的588倍、411.6倍)。  2.清热止痒颗粒的主要药效学研究(1)清热止痒颗粒对DNCB诱导小鼠AD的影响本品各剂量组小鼠耳肿胀度、胸腺指数较模型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或0.01),其中高剂量组小鼠AD病理变化明显改善,表皮增生、真皮炎性浸润和细胞内及细胞间的水肿程度明显减轻,而防参止痒颗粒组与本品低剂量组小鼠皮肤症状改善效果较弱。(2)清热止痒颗粒对炎症模型动物的影响与模型对照组比,本品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耳肿胀度、腹腔洗脱液OD值、大鼠肉芽组织质量及胸腺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或0.01),且具有一定量-效关系。与防参止痒颗粒比,本品高剂量组小鼠腹腔冲洗液OD值显著降低(P<0.05)。(3)清热止痒颗粒对豚鼠瘙痒模型的影响与模型对照组比,防参止痒颗粒组豚鼠致痒阈显著升高(P<0.05),而本品各剂量组豚鼠致痒阈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有升高趋势,尤以中剂量组明显,具有一定生物学意义。  3.清热止痒颗粒治疗AD的作用机制研究(1)清热止痒颗粒的免疫调节机制研究与模型对照组比,本品中、高剂量组小鼠腹部受试区皮肤组织中CD8蛋白表达显著升高、CD4/CD8比值显著降低(P<0.05),CD4蛋白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但具有一定上升趋势,而低剂量组小鼠的以上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高剂量组小鼠血清lgE水平、受试区皮肤组织IL-4、IL-17、IFN-γ和TNF-αmRNA表达均显著下调(P均<0.05)。(2)清热止痒颗粒的抗炎机制研究与模型对照组比,本品高剂量组大鼠血浆IL-1β、iNOS显著降低(P<0.05或0.01),6-Keto-PGF1α水平显著升高(P<0.05),TXB2水平及T/K比值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清热止瘁颗粒的单次给药毒性较低,安全性较好。  2.本试验条件下,清热止痒颗粒具有治疗小鼠AD、抗炎与止痒作用。且与防参止痒颗粒药效比较,其治疗小鼠AD与抗炎作用较好,止痒作用可能略弱。  3.本品可能通过抑制CD4/CD8信号通路,恢复Th1/Th2平衡,同时抑制相关炎症细胞因子水平,调节AA代谢过程,从而发挥治疗AD的作用。
其他文献
为了寻找新的高效代毒的抗真菌药物,根据三唑类抗真菌药物的构效关系和作用机理,以三唑醇类抗真菌药物D0870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并合成了五个系列共23个三唑醇类目标化合物(表1
目的:观察颈椎病患者采用针灸推拿结合康复理疗治疗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0例患者作为研究观察对象 ,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40例) ,采用针灸推拿结合康复理疗治疗护理的研
中药复962胶囊是由我室自行研制的纯中药制剂,含制首乌、石菖浦、葛根等6味中药,采用现代工艺精制而成,具有补肾健脾,化痰开窍,活血化淤的作用.该实验的目的是在3-NPA大鼠模
目的:本课题旨在研制开发新型高效、速效、质量稳定可控的用于治疗轻度血管性老年痴呆疾病的中药制剂,运用现代制药技术,对其剂型、制备工艺及其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  方
目的:分析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多元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将我院于2018年2月—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均采取多元化护理方法,比较患者护
当代青年,由于大部分出生在独生子女家庭里,生活在改革开放的黄金时代.由于家人的过度溺爱以及被赋予高度的期望值.使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迎来新一轮的挑战.针对当代青年
目的:通过①比较不同生长年限栽植膜荚黄中黄酮类、皂苷类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和薄层色谱信息,以及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总黄酮和多糖的含量;②分离纯化一年生栽植膜荚黄芪中黄芪多糖,探讨其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释放NO的影响;③观察一年生膜荚黄芪超微粉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免疫抑制和肾脏毒副作用的影响,为一年生栽植膜荚黄芪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依据。方法:①采用HPLC-ELSD方法比较一、二和三年生膜荚黄
关于多元文化视域中教育的若干问题研究,国外主要探讨在多种族的条件下如何进行多元文化教育,国内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教育研究方向,包括如何在学校建设上体现多民族文化,如何
目的:探讨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择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进行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
目的:分析地佐辛在预防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来我院行全身麻醉手术治疗患者74例入组研究,以随机分配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