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往何处去——“武则天”当代改写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4796766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则天”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空前绝后,开史上未有之先河,创古今女统之盛世。在中国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意识里,以女性之躯登上封建政治权力的塔尖,并创立了武周王朝的“武则天”是一个足以穿越时空的界限、具有永恒生命力的文学素材。从1960年郭沫若发表话剧剧本《武则天》至今,“武则天”当代改写现象呈现出繁复而颇具异趣的状态,折射出的是多重社会政治与历史文化因素的深入变迁。因此,研究当代(1949-)中国文学对历史人物“武则天”的叙述,解读和梳理当代中国文学以“改写”形式对历史人物“武则天”的传奇一生所作的叙述,足以让我们回到波谲云诡的历史深处,寻得改写作品的生产机制和意义架构,窥出隐在文本之外的时代内涵。  论文分为引言、正文与结语三个部分。引言部分主要介绍“武则天”研究历史及当代改写现状。纵观探讨“武则天”当代改写的论文著述,不难发现,学术界对于“武则天”的文学研究大多集中于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或社会学领域,主要研究人物形象或是文本变迁。大多数研究者把目光投向“武则天”形象与“女性主义”、“新历史主义”的关系,却很少从宏观上探讨不同时期“武则天”当代改写的文学内涵。  第一章尝试从“武则天”当代改写生发的原因入手,探究“武则天”当代改写的外缘与内缘。指出风云万变的现实语境是“武则天”当代改写产生的宏观环境,丰富庞杂的阐释空间是促使“武则天”当代改写发展的内在动力。第二章以1960年以来的九部经典改写作品为例,涵括“武则天”当代改写所呈现的三种走向,展现文学与历史相互缠绕的命运。“十七年”时期,郭沫若发表的话剧剧本《武则天》与田汉创作的京剧剧本《谢瑶环》分别从“唯上”与“唯下”的角度,为武则天“翻案”,对“武则天”故事进行了“政治化”改写;1994年,苏童、格非、北村、须兰、赵玫等“新历史主义”小说家对“武则天”进行了“断裂化”改写,“少数话语”实践下的“武则天”充盈着悲观的情怀,成为审美实验与终极探究的背景与载体;20世纪末,陈家林导演、冉平编剧、刘晓庆主演的电视剧《武则天》与李少红导演、郑重、王要编剧、归亚蕾主演的电视剧《大明宫词》以“怀旧化”改写,显现古典意蕴与史诗艺术的回潮。第三章阐述当代文学文本对“武则天”审美呈现的特征与方法,探究“武则天”当代改写文本逐渐细化的叙事视角与消解主题的改写方法,进而揭示“武则天”当代改写“现代性”的最终指向。  结语部分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指出“武则天”当代改写的意义,对“武则天”改写研究提出多向度的思考,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其他文献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世纪80年代,华尔街金融犯罪猖獗,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让少数人迅速成为巨富,却使大量无辜的公司和个人投资者破产。全美第一畅销书《贼巢》栩栩如生
在一些设备系统当中,电子元件是一个最基本的构成,它本身在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对于整个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转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电子元件由于设计的原因或是受到外部的干
世纪末的自我焦虑和渴望华丽转身的精神诉求,是九十年代作家,特别是处于主流作家之外的女性作家的精神面貌。在这种世纪末的大环境下,一批新老女性作家积极参与文学写作之中,以女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当前的社会对于计算机人才的要求逐渐的提高.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最为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应当意识到自身所承担的责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不断的升级自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一个社会最基本的组织,因此家庭伦理问题也可以折射出整个社会的状态。而在家庭里夫妻是最基本家庭成员,他们的关系对整个家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古
一次,在谈到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怎样才能保持自己思想与灵魂的洁净时,一位老领导说,每隔十天半月,他就要给自己的思想进行打理,洗一个澡,用党纪国法,制度规章,做人正道,把自己
本文在对电子设备散热技术的重要性进行综合分析的同时,研究并阐述了包括自然对流散热、强制风冷散热、液体冷却以及热管散热技术在内的七种最为主要的电子设备散热技术,以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互联网产业技术的不断发展,生活中的电路随处可见.电气时代的大门打开后,各种类型电路广泛分布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持续稳定地对用电器供给电源.随着
消化不良心脏病引起的胃部不适,是有一种憋闷、胀满的感觉,有时还伴有钝痛、火辣辣的灼热感及恶心欲吐感,大便后有一些缓解,但不适的感觉不会完全消失。下颌骨疼痛疼痛扩散到
2016年,国家和地方政府高度关注大数据安全发展和创新发展,大数据安全平台、信息安全等级评测中心、中国容灾备份云平台等大量涌现.《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颁布从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