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线性参数空间计量模型的理论和方法已较为系统和完整,并在现代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环境学和地理学等诸多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线性参数空间计量模型通常对模型形式进行预先设定,其优点在于统计推断相对简单,估计收敛速度快,易于解释问题,具有可预测性。然而,在现实复杂经济问题中,具有截断(跳跃)特征的影响因素变量广泛存在,传统的线性参数空间计量模型常常难以满足实际研究问题的需要。为了克服这种局限性,我们有必要研究出一种能够刻画截断特征的空间计量模型的理论和方法。在现有计量经济模型中,门限回归模型(也称为阈值回归模型)值得借鉴。门限回归模型的优势在于能够准确表达出数据中的非对称性、聚集性和跳跃现象等非线性特征,但它的缺点在于无法刻画经济体之间存在的空间相关关系。随着经济、科学和文化的不断扩散和交融,空间相关特征在经济体间普遍存在,而忽略空间相关性将可能会产生估计误差,导致估计结果失真。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尝试构建几类新的空间滞后门限回归模型,对其理论和方法进行系统研究,并加以应用。该模型的特点在于将外生门限特征和空间相关性同时纳入到线性参数回归模型中,在模型设计上补齐了各自的短板,是门限模型和线性参数空间计量模型在各自领域里的拓展,具有更广的适应性。目前,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证应用,对空间门限模型的探索尚处于起步研究阶段。已有文献仅考虑了截面数据空间项的门限效应,而当空间数据包含时间维度或门限效应存在于外生解释变量中时,我们尚未发现相关的研究成果。为了弥补现有研究之空白,我们分别基于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考虑外生解释变量中可能存在的门限效应,建立了三种新的空间滞后门限回归模型:基于截面数据的空间滞后门限回归模型、具有固定效应的空间滞后门限面板模型和具有随机效应的空间滞后门限面板模型。本文分别构建了上述三种模型的拟极大似然估计方法,系统地研究了估计量的大样本性质和小样本表现,最后,将估计方法应用于中国地方政府的征税策略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其研究内容和成果可概括为以下方面:第一,基于截面数据的空间滞后门限模型的估计。在带有外生解释变量的空间滞后截面数据模型的基础上,我们对外生变量引入门限结构。它既考虑了被解释变量的空间相关特征,又有效地捕捉了解释变量在不同区制作用下对被解释变量的非对称影响。在此基础上,我们构建了模型的拟极大似然估计方法,并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证明了参数估计量的大样本性质。同时,基于Monte Carlo数值模拟的方法,我们考察了估计量在小样本条件下的表现,数值模拟表现良好。第二,基于面板数据的空间滞后门限模型的估计。我们考虑两种面板模型:基于固定效应的空间滞后门限面板模型和基于随机效应的空间滞后门限面板模型。面板数据模型的优势在于能够充分利用个体维度与时间维度信息,降低变量间共线性对估计的影响。在带有外生解释变量的空间滞后面板数据模型的基础上,我们对外生变量引入门限结构。针对两种面板模型分别构建了拟极大似然估计方法,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证明了其参数估计量的大样本性质。同时,我们基于Monte Carlo数值模拟的方法考察了估计量在小样本条件下的表现,数值模拟表现良好。第三,在实证应用方面,本文将理论模型应用到中国地方政府的征税策略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中。以经济集聚为视角,以税收竞争理论为依据,我们分析了中国280个城市1999-2008年间工业企业平均税率与产业集聚水平、劳均资本存量和市场流动性等因素的关系,并采用所提出的固定效应空间滞后门限面板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以城市为单位的地方政府间存在税收竞争,经济集聚等影响因素表现出显著的多区制特征。中国的税收竞争并非“逐底竞争”,也非“逐顶竞争”。尽管未能对集聚租征税,中国地方政府仍有能力对“地区粘附力”高的企业征收高税率,避免了“竞争到底”的恶劣情形,体现了中国地方政府的征税策略。我们认为中国地方政府的税收竞争是政策引导下政府与企业的智慧博弈。本文的研究方法对于其他具有截断特征的空间计量模型估计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相应的估计技术在经济管理等学科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