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地是我国普遍存在的宏观环境基底,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由于特殊的地形地貌,决定了山地城市具有丰富的空间形态。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对山地区域特殊性认识不足,导致了山地城市“建设性的破坏”或“破坏性的建设”,使山地城市空间形态原有的鲜明个性和地方风韵逐渐消失。目前关于山地人居环境建设与城市空间形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已成为学术界和规划者的议题。西欧山地人居环境的建设取得过辉煌的成果,山地城市的发展先于发展中国家。因此本论文旨在从人居环境学、城市规划学的角度出发,以时间为线索,以空间为尺度,对西欧山地城市空间形态进行纵向和横向的认知,提出了西欧山地城市空间形态图谱特征、演变规律和动力机制,为我国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提供一些基础与参考。论文共分8章,总体上前2章为理论研究,中间4章为实证研究,最后2章为理论总结。现把主要内容分述如下:1)绪论:介绍研究缘起,相关概念,相关研究进展,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对象、重点及时空界定,研究方法及论文框架,为论文的展开提供清晰构架。2)西欧山地城市整体认知:从对西欧山地城市的区域整体认知出发,在熟悉西欧自然地理环境、历史人文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等山地城市形成环境的基础上,探析了西欧山地城市发展的基本轨迹,辨析出西欧山地城市区域空间分布特征,为后续各时期典型山地城市案例的选取提供依据。3)古罗马时期西欧山地城市空间形态认知:古罗马的山地城市空间形态既趋向于世俗,又维持了对民众人性的统治。本章立足于古罗马“政权崇拜”的时代背景、“压抑人性”的城市环境,提出了山地城市形态“从适从到渐进”演化过程,并呈现出一种向心的团状模式。4)中世纪西欧山地城市空间形态认知:宗教对人的统治并没有在城市空间形态中消灭人性,相反,中世纪的山地城市尺寸宜人、朴素美好。本章立足于中世纪“宗教崇拜”的时代背景、“发挥人性”的城市环境,提出了山地城市形态“从定制到求变”演化过程,并呈现出一种模糊向心的模式,形态类型从团块状发展为以环状与放射状为主。而城堡型山地城市的出现,成为了西欧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的特色。5)近代早期西欧山地城市空间形态认知:自上而下的城市建设逐渐成为主流,普遍采用古罗马时期帝制条件下形成的模式化的手法,形成脱离市民大众生活需要的所谓精英文化,压制了对广大市民的尊敬。本章立足于近代早期“文化崇拜”的时代背景、“压抑人性”的城市环境,提出了山地城市形态“从自构到转型”演化过程。山地城市没有大规模的新建,而是对历史城市的零敲碎打。一方面延续了中世纪以来的山地城市的特点;另一方面,对空间形态要素进行局部理性主义建设,强调以规则构图设计山地城市平面。6)近现代西欧山地城市空间形态认知:工业革命,给山地城市带来了史无前例的革新。技术至上给人们带来了新的生活环境,也真正引发了设计者对人性的重视,山地城市空间形态在此基础上向人的深层结构深入。本章立足于近现代“技术和生态崇拜”的时代背景、“释放人性”的城市环境,提出了山地城市形态“从被构到新生”演化过程。山地城市空间形态较短时间内高速扩展,呈现出外延跳跃共存,以跳跃扩展为主,并逐步向跨越式发展的模式,形态类型实现从原有的单中心到多中心的组团式的转变。7)西欧山地城市空间形态总体结论及启示:理论与实践结合,对西欧山地城市空间形态进行整体认知。将历时性、系统性的对西欧山地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分析作为基础,归纳出西欧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的总体特征,探析其形态演变规律和动力机制,为我国山地城市发展提供宝贵经验。8)结论:是对论文研究工作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