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学习者的一项基本技能,是信息输入的一种主要形式。英语作为外语(English as Foreign Language)的教学重在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获取更多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更强的阅读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阅读是读者积极主动地认知文本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存在很多影响读者阅读以及阅读能力提高的因素,认知方式是其中主要因素。认知方式对阅读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些研究已经证明认知方式与语言学习任务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但是,较少有研究者把认知方式和外语学习中的听说读写译中某项技能结合起来研究,因此,本研究采用场独立和场依存这一对认知方式对英语作为外语的阅读及阅读能力的提高进行探研。场独立和场依存这一对认知方式由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1954年提出,用来描述人们在感知和处理信息时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读者在理解和处理语篇的过程中表现出个体差异,具有不同的阅读特征。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探讨文、理科学生的认知倾向,并探讨场独立和场依存认知方式与阅读能力的相互关系,分别提出适用于具有不同认知倾向的读者的语篇认知模式,并尝试把模式用于教学实践,以此指导学生的阅读。最后,通过实验数据说明了所提出的阅读模式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本研究首先采用镶嵌图形测验和阅读理解测验对湘潭大学法学专业和物理专业120名学生(各60人)进行调查研究,归结出相关数据,然后用偏态值和相关系数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定量分析。镶嵌图形用以测验文、理科学生的认知倾向;阅读理解测试用于学生阅读能力的评估。从第三章的实证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文、理科学生具有不同的认知方式,文科生偏向于场依存,理科生偏向于场独立;(2)场独立和场依赖认知方式和阅读能力的相关关系具有显著性,且呈负相关性。由于文、理科学生具有不同的认知方式,在阅读过程中偏向于各自的阅读方式,常常忽略不熟悉的阅读方式,所以,无论他们的认知方式趋向场依存型还是场独立型,学生的阅读能力都有降低的趋势且未达到最佳状况。本研究提出了适合场依存和场独立学生的阅读认知模式1和认知模式2,尝试把新的阅读模式用于教学实践,设计了与学生场独立和场依存认知方式匹配与失配的教学活动,以此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和阅读能力的提高。通过第五章的教学实验,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说明了所提出的阅读认知模式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此次教学实践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通过模式1的教学,文科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提高;而经过模式2的教学,理科生的阅读能力也得到了提高;(2)模式1适合文科生的认知特点;模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