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黑龙江流域面积广阔,植被类型复杂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研究区植被及其生态功能对全球气候变化非常敏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是一个用来表示地表植被生长状况的指标,对评估生态系统的结构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植被在生态系统碳循环以及维持系统碳平衡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基于CASA模型,利用2001-2020年MODIS13A3-NDVI数据、植被覆盖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龙江流域面积广阔,植被类型复杂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研究区植被及其生态功能对全球气候变化非常敏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是一个用来表示地表植被生长状况的指标,对评估生态系统的结构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植被在生态系统碳循环以及维持系统碳平衡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基于CASA模型,利用2001-2020年MODIS13A3-NDVI数据、植被覆盖类型数据、降水、温度和太阳辐射数据,对黑龙江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进行模拟,探究长时间序列下黑龙江流域内植被NPP的时空分布格局和变化特征,运用相关分析法,结合气温、降水和植被覆盖度数据,探讨植被NPP变化的驱动力因素,对黑龙江流域植被生产力的提高、环境保护以及今后的发展规划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通过研究得到以下3个方面的结论:1、黑龙江流域植被NPP时空变化特征及稳定性(1)从NPP的时间变化上看,黑龙江流域植被NPP时间变化呈上升趋势,且变化波动较为稳定。(2)从NPP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上看,近20年来黑龙江流域植被NPP整体特点为“南高北低、东高西低”。黑龙江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年均值为302.34g C·m-2·a-1,2001-2020年黑龙江流域年均植被NPP范围为0-615.29g C·m-2·a-1。研究区呈增加趋势和减少区域比例分别为65.97%和34.03%。(3)从NPP的空间变化稳定性上看,变化呈稳定和非常稳定的区域覆盖面积分别占67.62%和0.58%。2、不同影响因子的时空变化特征(1)2001-2020年黑龙江流域的年平均气温整体呈现出不显著增加的趋势,多年平均气温为-0.62℃。东南部区域呈增加趋势区域,占比30.79%,在研究区北部有69.21%的区域气温呈减少趋势。(2)2001-2020年黑龙江流域降水量整体呈现出缓慢增加的趋势,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599.07mm。西北部和东部的大部分区域降水呈减少趋势,占比51.32%,呈增加趋势的区域大多在研究区中部,占比48.68%。(3)从FVC的时间变化上看,呈显著增长趋势变化较小,基本保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从FVC的变化趋势上看,研究区东部地区的植被覆盖水平整体较高;FVC近20年来呈增加趋势的区域面积比例为84.7%,而有15.3%的区域FVC呈减少趋势;从FVC的空间变化稳定性上看,非常稳定的区域覆盖面积最大,占66.59%,呈稳定的区域面积为29.38%。3、不同因子与植被NPP的相关关系(1)气温和降水对黑龙江流域地区NPP的增长产生积极和消极影响的区域分别为研究区面积的61.91%和36.65%。(2)气温和降水对黑龙江流域地区FVC的增长产生积极和消极影响的区域分别为研究区面积的83.52%和44.35%。(3)NPP与FVC的相关性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东南正西北负”的状况,黑龙江流域地区有88.17%的区域植被NPP与FVC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并且中覆盖区和高覆盖区的FVC与植被NPP之间的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为0.38。结果显示,影响黑龙江流域地区植被NPP和FVC变化的主要气象影响因子是年均气温。而FVC与NPP的时空变化和对气象因子的响应具有一定的一致性,这更能证明,年均气温是影响黑龙江流域植被NPP的主要气象因子。
其他文献
湿地,作为水陆交替系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表示人类从生态系统功能中直接或间接获得的效益。一方面,近几十年来,生态系统越来越糟到严重的损害,对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认识,在过去主要存在知识界,现在逐渐被公众意识到,并且某种程度上已经开始影响到社会决策。另一方面,自然环境越来越影响到社会经济活动和人类生活,人类对于生态系统所供给的资源、净化能力、舒适性以及生命支持系统的需求和
本文对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过量酚酞溶液后产生的无色晶体进行了研究,分析产生氢氧化钠晶体的原因并对析出晶体的原理进行了探究。
氢气因其高能量密度、清洁、可再生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可持续的清洁能源。电解水制氢是最直接和清洁的方法。对于析氢反应(HER)最有效的电催化剂是贵金属铂基催化剂。然而由于其储量少、价格昂贵以及长循环稳定性差的问题不利于大规模应用。因此亟需从低成本的过渡金属化合物中开发高效、持久的析氢电催化剂。近年来,作为典型的过渡金属硒化物,CoSe2由于其独特的性质被人们广泛研究。然而,CoSe2由于存在易于团聚
锂硫(Li-S)电池因其理论比容量高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Li-S电池仍存在活性物质(S)利用率低、多硫化合物(Li PSs)引起的“穿梭效应”,循环稳定性差等问题,导致了其无法实现商业化。为此,人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近年来,通过对S宿主材料的设计与合成,改性隔膜的修饰和锂负极的改进等方式,使Li-S电池的性能得到显著的提升。在本文中,基于Li-S电池存在的相关问题,围绕导电剂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现如今,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为了减少人们对化石燃料的过度依赖,探索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氢气作为一种具有能量密度高、无碳排放等优点能源载体,被认为是缓解日益严重的污染问题最有希望的清洁能源。与传统的制氢策略相比,电催化水分解被认为是一种高效、环保的制氢方法,它具有催化效率高、制氢纯度高、不产生温室气体等特点。在电解水过程中,析氢反应是一个重要的动力学过程,它在很大
本论文利用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对2011-2020年中哈尔滨市各监测点位的监测数据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对2021-2025年哈尔滨市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对各月的数据建立GM(1,1)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哈尔滨2011-2020年近10年来大气环境质量的动态预测之中。根据分析研究的趋势和特点,整理出环境空气污染物变化特征和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规律。通过对哈尔滨市主要大气污染物
东亚夏季风(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EASM)是全球气候系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东亚人口众多地区的生活环境维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因此,为了提高我们预测区域和全球气候长期趋势的能力,研究东亚夏季风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可变性并探索其潜在的驱动机制是十分重要的。哈尔滨黄土位于松嫩平原东北部,处于欧亚大陆中纬度干旱-半干旱地带的东部边缘,是季风和非季风区的过渡地带,对季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树木年轮宽度与气候变化间的响应关系逐渐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大兴安岭地区位于欧亚大陆的气候敏感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地下存在多年冻土层,是我国纬度最高和增温最快的地区之一。所以大兴安岭地区对气候具有独特的区域变化,在树木年轮宽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中以该地区作为研究区更具有研究意义。本研究应用树轮气候学理论和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时间滑动分析、空间相关分析对树木年轮对
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WSNs)的迅速发展,网络中节点的数量日益增多,网络结构变化越发频繁且复杂。高度依赖稳定网络环境的传统时间同步算法逐渐不能满足要求,因此能够分布式运算并且能适应网络结构变化的基于一致性的时间同步(CBTS)算法应运而生。现有的CBTS算法包括:平均时间同步算法(ATS),加权最大时间同步算法(WMTS)和基于最小二乘估计的时间同步算法(LSTS)。在不考虑通信时延的情况下,只要
我国冻土面积十分广阔,约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70%,因此开展冻土区土壤湿度的变化研究十分必要。土壤湿度不但可以在宏观层面上了解与掌控土壤墒情,为农业技术的发展制定科学方法,还有助于掌握地表干旱情况,对于农作物的产量估算起到重要支撑作用。另外,土壤湿度对区域生态系统、水文循环、地形地貌以及成土过程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对土壤湿度时空分异特征的研究可以为农作物长势评估、干旱范围监测、区域生态环境研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