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羟乙磷酸钠和1,25双羟维生素D3干预对去卵巢大鼠骨的骨计量学和生物力学性质的影响

来源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gys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氟主要通过刺激成骨前体细胞的增殖达到刺激骨形成,增加骨量的效应。活性维生素D3是一种分化诱导因子,能诱导成骨前体细胞分化成熟。骨计骨学研究表明:氟治疗骨质疏松常伴有矿化缺陷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旁亢)的表现,提示在氟的强烈的刺激成骨作用下,有钙缺乏状态存在。因此,联合应用氟和活性维生素D3,不仅有可能通过刺激成骨前体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成熟两个环节,产生更大的成骨效应,还能促进肠钙的吸收,纠正氟治疗引起的钙缺乏状态,消除矿化缺陷和继发性甲旁亢,达到增加骨的力学性质和抗骨折能力的目的。 双磷酸盐是无机焦磷酸盐的类似物,它主要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的募集和破骨前体细胞的分化成熟,从而抑制骨吸收,降低骨转换,在骨计量学上表现为降低小梁骨的“吸收深度”和“刺激频率”,因而能减少“穿孔”吸收的发生,保护骨的的显微结构。氟虽能刺激骨的形成,但并不影响骨的转换,在高的骨转换状态下,氟治疗有可能加重骨的矿化异常,导致骨力学稳定性的破坏,因此,联合应用刺激骨形成的氟和抑制骨吸收的双磷酸盐,可能达到增加骨量,减少“穿孔”吸收,抑制骨转换,改善骨的力学性质,增加抗骨折效应的目的。 本研究,选用4 1/2月龄的健康雌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六组:假手术组(Sham),去卵巢不处理组(OVX),去卵巢单用氟钙制剂处理组(0.45mgF-+13.56mg ca++/kg/d)(O+F),和氟钙制剂与1、25(OH)2D3联合处理组(0.45mgF-+13.56mg ca++/kg/d+135pmol 1,25(OH)2D3/d)(O+F+D),去卵巢单用羟乙磷酸钠处理组(1mg/kg/d)(O+EP)和氟钙制剂与羟乙磷酸钠联合用药组(0.45mgF-+13.56mg ca+++1mg EHDP/kg/d)。采用预防性给药方式,共给药7周。我们研究了这四种不同干预措施对胫骨干骺端次级小梁骨的骨计量学指标和股骨中段生物力学性质影响,结果发现: ①去卵巢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去卵巢组大鼠的刺激频率增加74%(P<0.001),破骨细胞侵蚀表面增加100%(P<0.05)。小梁骨数量减少49%(P<0.05),小梁骨分离度增加80%(P<0.001),而小梁骨面积减少39.4%(P<0.05),表明去卵巢早期(7周),破骨细胞活性增加,骨转换加速,小梁骨骨量的丢失主要是由于“穿孔”吸收导致显微结构的破坏所致。 ②与OVX组比较O+F组,O+F+D组,O+EP组和O+EP+F组小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2型糖尿病并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大鼠模型。方法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并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诱导2型糖尿病并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大鼠模型。观察体重(w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
小鼠肥大细胞基因表达特征及新的丝氨酸蛋白酶基因MMCP-10克隆研究 目的 肥大细胞是IgE相关过敏反应的重要效应细胞,在过敏反应发生的过程中伴随有调控基因表达水平的变
(接上期)四、太极拳宗主地位之争的迷雾今天,许多人对杨吴两家否定陈式太极拳大惑不解,特别是吴式太极拳否定得最为激烈。本来,杨禄禅三下陈家沟,用了16年向陈长兴学习武功这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由西门子S7-200 PLC以及6RA70直流调速系统组成的低成本控制系统,对普通龙门铣进行控制。系统选型思路及架构,硬件配置和软件编程要点,实施过程中问题解决,改造后取得效果及
口炎是口腔黏膜表层或深层组织的炎症,它包括齿龈炎,腭炎,舌炎,唇炎等,临床上以采食谨慎或拒食,流涎,咀嚼障碍,口腔黏膜潮红、肿胀和呼出气体难闻等为主要特征,病情严重时有糜烂,溃疡。
O2O外卖平台商业模式是近几年兴起并被快速应用的商业模式,但是这种商业模式的迅速发展也带来了因大量餐盒无法回收利用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现有关于外卖餐盒回收的研究方案
医院信息系统是医院临床医疗与管理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本次研究从医院信息系统的定义、功能出发,分别论述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中的基础硬件、软件规划与配置。
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死亡率极高。近年来脑胶质瘤的临床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就此进行了综述。
目的比较胰激肽原酶与复方丹参滴丸改善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疗效。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将10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加用胰激肽原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