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简要介绍了文物保护科学的主要内容,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以及文物保护对高分子材料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概述了石质文物、石窟壁画、木质文物、纸张、丝织品文物等的保护与修复所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对文物保护专用高分子材料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通过对市售现代丝绸的热、光、水解等物理化学处理,得到一系列人工老化丝绸样品,以此代替糟朽的丝绸文物,对其进行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水解液pll—时间变化曲线,拉伸强度—保护液浓度,拉伸长度—保护液浓度,荧光光谱,扫描电镜图谱等分析,建立了初步的丝绸文物老化评价方法,分析了丝绸老化的可能机理。实验表明,光照、加热和酸碱处理均可使丝绸老化,但处理初期老化较快,随后老化趋于平缓。实验结果提示我们:(1)即便在常温下,光对丝纤维的影响也非常严重,故对出土的丝织品要严格避光保存;(2)拉伸强度可作为丝织品老化程度的定量评价指标;(3)丝蛋白氨基酸残基中酪氨酸及色氨酸的荧光光谱测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丝织品老化的程度,可作为丝绸老化程度的间接评价指标;(4)x—射线衍射分析也是一种有效的评价丝织品保存情况的手段;(5)红外光谱测定样品用量少,分析特征吸收可以对丝绸样品的老化程度做出定性判断。 在对丝绸老化评价和老化机理初步研究的基础上,遵循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用高分子材料对老化严重,几近糟朽的丝织品进行加固处理,得到了比较好的结果。本工作所用高分子材料为成膜性良好的聚乙烯醇缩甲醛和壳聚糖甲醛交联产物。所选两种高分子材料体系可以渗透到丝织品内部,形成具有互贯网络结构的薄膜,对丝织品起到加固作用。 在选定条件下,研究了聚乙烯醇、壳聚糖及甲醛用量,浸泡时间等因素对保护效果的影响,并对保护后的人工老化丝绸进行了断裂强度和拉伸长度的测量。结果表明,PVA浓度分别为3%和2%时(用量20g),甲醛用量分别为0.6mL和0.8mL的体系为较优保护液体系,前者比后者的断裂强度大,而后者比前者的手感好。CS浓度分别为0.25%和0.75%(用量20g),甲醛用量分别为1.6mL和1.2mL或1.6mL的体系较优,相比而言,前者比后者手感稍好,但后者机械强度较大。 对人工模拟老化样的加固保护研究表明,聚乙烯醇缩甲醛和交联壳聚糖乳液都 是不借的老化丝绸保护用高分子材料体系,不过保护样品的柔软性有待改进。 用聚乙烯醇缩甲醛及壳聚糖甲醛交联产物对我国内蒙古赤峰出土的金代(公元 1115—1二34年)真丝样品进q于了加固处理,结果表明,古代丝绸经保护液加固后, 强度变化不大,但保护后的断裂伸长明显增加,可认为是保护液成膜之作用。另外, 从色泽上看,被保护样颜色略有加深,但从其背面凡乎看不出色泽的变化,保护后 的样品手感与未保护样品手感相当。综上所述,可以认为壳聚糖体系及聚乙烯醇体 系比较适合于较厚、较粗丝绸织物的保护,实施保护操作时,建议将保护液均匀涂 刷到织物的背面,这样可以得到比较理想的保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