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政务抖音号的传播网络构建与内容探析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xi1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短视频作为新型的信息传播方式,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于是政府部门纷纷入驻抖音开设政务抖音账号。对政务抖音账号进行研究有利于促进其良好发展,对于促进政务公开,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具有积极作用。然而,目前学界对于政务抖音账号的研究将重点主要集中于政务抖音的发展困境和发展对策上,考察其运营情况时,大多也只考虑了粉丝量、转发量这些表面的因素,而对政务抖音账号所在的社会网络以及各个账号之间相互联系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从社会网络分析的角度出发,对内蒙古自治区政务抖音的研究进行补充。本文选取内蒙古自治区的政务抖音账号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进行研究,探究内蒙古自治区政务抖音账号的传播网络建构情况,并通过对核心账号的内容特点进行总结,针对内蒙古自治区政务抖音传播矩阵和内容生产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提出科学的发展建议。通过分析发现内蒙古自治区的政务抖音传播矩阵已经形成,但仍处于开始和发展的阶段,存在网络密度低、成员间联系不紧密的问题。因此,加快政务抖音传播矩阵建设、进行合理布局是提升内蒙古自治区政务抖音账号影响力的关键。
其他文献
区域形象作为对外交往的重要名片,彰显了区域发展的软实力,因此塑造区域形象是十分必要的。随着媒体的日渐发展,大众媒体在对区域形象的塑造与呈现中更加突出。在传统媒体时代中,由于技术的有限性,媒体的传播不到位导致受众对于内蒙古的形象依然存在一些认知误区。“爱上内蒙古”主题报道是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发起的主题宣传活动,所以其对内蒙古形象的呈现具有可研究性。本文自此背景下,从传播学角度出发,在相关报纸、
推动地摊的良性发展,有利于减轻紧张的就业压力,为城市居民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破坏卫生、交通拥堵等负面问题。新闻媒体对“地摊”现象的报道在不同时间有着不同的文本呈现。这些文本体现出怎样看待“地摊”现象的媒体态度,不同的报道内容也形成了不同的报道框架,发挥了各自的功能。本文将从媒体报道层面出发,基于框架理论,探究《人民日报》自创刊以来对地摊议题的报道流变。用内容分析的方法,从报道数量、体裁、版面、关
90后青年群体的社会活动频繁,呈现需求旺盛,微信朋友圈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尽情展示自我的舞台。在使用微信朋友圈的过程中,90后青年群体的自我呈现行为及其背后独特的心理特征值得探讨。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拟剧论为视角,研究90后青年群体在微信朋友圈的自我呈现。本研究采用网络问卷调查法、虚拟民族志与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调查90后青年群体微信朋友圈使用的基本情况,并深入探析90后青年群体自我呈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受众涌入了网络的浪潮之中。在大环境影响下,电视财经节目收视率出现了大幅度下滑,这是必须面对的客观现实。电视财经媒体作为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媒体种类,因其高益智属性本身受众规模就有限。而在新媒体浪潮地冲击下,受众被进一步分流,这让不少电视财经媒体人感到困惑与担忧。这其中有渠道的问题,有内容的问题,也有叙事的问题。但更为重要的是传播理念的问题,这也是制约电视财经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同时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第一阶段的收官之年。2017年“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成为了“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四年间“三农”工作取得许多卓越成果。《人民日报》作为党中央机关报,积极发挥“三农”宣传主阵地的影响力。本文以《人民日报》作为研究对象,以台湾学者臧国仁的高中低三层次框架理论为理论基础。辅之内容和文本分析法,对“乡村振兴”战略下《人民日报》关于“三
随着网络应用技术的普及与新媒体软件应用的常态化,乡村地区的社会关系网络发生实质性变化,这种变化使得研究者的视野不断延伸拓宽,同时新媒体社交工具的出现在乡村社会关系之中又形成一定的共同体意识,尤其表现强烈的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少数民族聚集地的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对于乡村地区社会关系网络在新媒体时代的研究内容较少,特别是对农区和牧区微信交流群的对比研究甚少。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
近年来,随着短视频APP的不断发展,线上观看直播,制作、转发视频段子已经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许多老年人逐渐加入到短视频软件的使用浪潮中来。他们玩视频,秀自己的生活。短视频APP作为老年人获取知识、社交互动、娱乐休闲的重要媒介,成为近年来智能APP市场的大热类型,越来越受到老年群体的青睐。了解老年群体使用短视频APP的行为意向特点,可以帮助老年人更好的使用短视频APP,获得良好的体验感受,享受智能时
近年来,随着媒介融合步伐的不断加快,各大媒体纷纷通过微信、微博、客户端等方式开拓短视频新闻的板块,短视频新闻不仅以其短小、精炼、快捷的特点迅速成为各大媒体转型突围的重要阵地,而且还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资讯的重要渠道之一。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电视新闻,由于开机率的降低,观看电视新闻的人数也在不断的减少。基于此,本文以央视新闻在新媒体中的短视频新闻为研究对象,以保罗·莱文森的补偿性媒介理论(remedi
作为具有典型性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蒙古族牧民迁移进城的相关问题也有待研究。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省级党报,《内蒙古日报》对于蒙古族牧民城市化的相关议题做出了细致深入的报道,以此建构蒙古族牧民城市化议题的媒介环境。在外部因素与媒介属性的多方博弈下,新闻媒体的报道是拟态式的环境建构,媒介呈现的信息环境与客观现实的差距可以通过梳理新闻媒体的报道框架分晓一二。本文以《
我国媒体已进入融合转型的深水区,生产创作出现象级产品并争取年轻群体的注意力,成为当下各个主流媒体尝试创新的手段。Vlog作为一种新的视频表现形式,被各主流媒体所关注。其具有的人格化表达、社交属性明显、叙事强的特征,受到90乃至95后的喜爱。主流媒体将Vlog与中国故事相结合,从2018年Vlog新闻第一次出现在大众面前到现在,视听、语言等符号资源吸引了年轻用户的注意力,也助力中国故事的传播。V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