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评述磨制石器功能研究方法,即形态比较法、民族志类比法、考古分析法、力学分析法和使用痕迹分析法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前几种方法都只能作为石器功能推测的旁证,只有使用痕迹分析才是研究磨制石器功能的最直接的办法。但是,微痕分析的基本原理主要是根据打制石器尤其是燧石工具使用痕迹的规律总结出来的,国际上将这种方法运用于磨制石器功能研究的先例很少,而且既有研究基本都是对打制石器微痕研究成果的简单套用,缺乏对方法适用性及有效性的理论探讨。因此,本文以二里头遗址的磨制石斧和有孔石刀为材料,通过微痕分析探索其功能,并且在这一研究过程中讨论微痕分析在磨制石器功能研究中如何运用、是否有效的问题。由于二里头石斧体厚刃陡,无法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所以对石斧的微痕分析只采用低倍法,而对石刀则采用高倍和低倍结合的方法。 在分析笔者所做的6个石斧实验标本的使用痕迹,并且与美国学者Peter Mills所做的7件石斧实验标本的使用痕迹作比较的基础上,笔者根据二里头遗址石斧使用痕迹的特点,将78件石斧分成四组,认为这四组代表着不同的功能类型,但是每组石斧的功能可以转换,转换有一定的方向性,表现为石斧先被用于需要锋利刃缘且对石斧损耗较小的工作,用钝之后直接转用于不需利刃的工作。所以石斧的功能是很复杂的,每件石斧的功能都是多样的。尽管目前的研究无法确知每组石斧的功能到底是什么,但是可以肯定砍树和砍木材之类以往被认为是石斧的主要功能的作业内容,只属于对石斧损耗最小的那类工作,处于石斧利用流程的开端。针对二里头的石刀,笔者做了4个收割工具的实验(包括2件刀和2件镰形器),在分析这4件实验标本使用痕迹特点的基础上,对86件石刀的使用痕迹进行观察分析,认为掐穗是石刀的功能,但是并非唯一功能。完整石刀除用于掐穗外,还用于刮削类工作,只是目前无法确知加工对象。另外一个重要发现是:以往被视为废弃物的半截石刀,其实是被二里头人予以利用的,而且二里头人可能还将残存部位不同的半截刀分别用于不同的用途。在研究石刀功能的过程中,笔者还对低倍法和高倍法结合的模式进行了探讨。 尽管对二里头遗址石斧和石刀的微痕研究没有取得预期的解答它们功能的结果,但是已经获取了前所未有的大量有关功能的信息,初步揭露出磨制石器功能的复杂性。通过上述两个个案研究,笔者深刻体会到微痕分析是一种研究思路和方法,而不是一门简单的技术。探索一套适合于磨制石器功能研究的微痕分析解释体系,需要众多研究者通力合作,进行系统的实验探索。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微痕分析作为一种研究功能的角度和方法,有着本身的局限性,不能奢望单靠一种方法来解答有关石器功能的所有问题,所以,在坚持其主证地位的前提下,结合其他各种方法也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