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生物的信息传递是生命科学中引人入胜的研究领域之一,生物种内和个体内都存在物理和化学等各种信息交流方式。植株受到机械伤害或昆虫取食后,释放出的伤诱导挥发物能够向邻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的信息传递是生命科学中引人入胜的研究领域之一,生物种内和个体内都存在物理和化学等各种信息交流方式。植株受到机械伤害或昆虫取食后,释放出的伤诱导挥发物能够向邻近的同种或异种植物进行报警信息的传递已经得到了证明,但是该领域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以木本植物为材料,继续这方面的深入研究能使我们充分理解植物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自身防御策略,为森林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本次实验利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TCT-GC-MS),研究了几种化合物对合作杨(P.Simonii×P.Pyramibalis c.v)挥发物的诱导能力。结果表明,合作杨对Z-3-己烯醛和E-3-己烯醛这两种构型不同的绿叶性气体具有显著的识别能力;乙烯在合作杨植株间信号传递过程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它对Z-3-己烯醛诱导的挥发性信号物质的释放具有促进作用;单独的乙烯信号对来自于茉莉酸信号途径有关的挥发性组分的释放有抑制作用;苯骈噻唑和水杨酸甲酯对合作杨挥发性信号物质没有明显的诱导能力。通过伤诱导挥发物熏蒸的方法研究表明,健康合作杨植株接受损伤植株的气体报警信号分子后,其体内产生主动性的防御反应,启动了茉莉酸信号转导途径,导致具有生理生态功能的绿叶性气体、萜烯类挥发物大量的时序性释放,这种挥发物性气体释放的时序性规律表明,植株间伤害信息的完整传递不是一次完成的,己醛和1-己烯-3-醇这些熏蒸后早期释放的挥发性信号物质能够在植株间起到快速传递伤害信息的作用。试验表明,先前感受到伤害信息的合作杨植株遭受损伤时挥发性信号物质的释放量高于直接损伤的植株,接受伤诱导挥发物的合作杨植株具有记忆先前所处环境的能力。我们采用叶绿素荧光手段,以一品红(Euphorbia pulcherrima)为试验材料研究发现,植株损伤后不同部位FV/FM的变化存在异质性。据我们所知,这是目前唯一证明植物伤害信号在植物体内进行双向系统性传递的直观证据,表明植物体内伤害信号的系统性传递是通过多条途径来完成的。
其他文献
随着我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每年都有大量线路需要校验、投产。而继电保护专业的特殊性使得其工作琐碎繁杂,在日常工作中的定值管理、备品备件管理、缺陷管理等由于没有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使得现场实际工作混乱。如果可以在我局现有的网络平台基础上,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建立一个继电保护信息管理系统,便可以大大减轻继电保护人员的重复劳动。另外,登录此系统也可以直接获取各种信息,并通过强大的数据管理功能,可以有效的
水中脉冲放电等离子体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因其在水处理等领域的应用优势受到了广泛关注。液相放电的气泡理论认为施加电压后会首先在电极尖端处生成一个低密度的气体空腔,这使
蝗灾是我国农业历史上的重大自然灾害,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Meyen)是造成蝗灾的主要类群之一。在蝗虫防治工作中,目前仍以有机磷杀虫剂为主要手段,长期施
电力系统振荡始终是制约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新型发输电设备在电网中投入使用。发电侧大量新能源发电设备和输电侧柔性交直流输电装置的投入运行,使电网稳定特性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出现了一些不同于传统机电模态振荡的新振荡问题。现有研究发现这些振荡问题与发输电设备的控制系统密切相关,但在其机理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充分。发输电设备控制系统一方面会向电网引入新的振荡模态——控
MAP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MAPK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体中的丝氨酸/苏氨酸型的蛋白激酶。MAPKs与其他一系列激酶组成MAPK级联信号通路,接受外界刺激信号
全球由于环境胁迫造成作物品质下降、产量降低的损失是惊人的,因而了解植物的抗逆机制,培育抗逆植物新品种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本文以抗逆性不同的两个油菜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逆境胁迫下同工酶和蛋白表达的差异,过氧化物酶和酯酶活性以及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以探索油菜抗逆性形成的生理生化基础,为油菜抗性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在适宜生长条件下,抗逆性强的
如今光合细菌的应用比较广泛,涉及到实际生产中的如农业生产、水产养殖等多个领域,其中一项重要的应用是用它来解决环境问题,比如处理污染水体,净化水质,控制赤潮的发生发展,及赤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