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堇与大花三色堇杂交育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du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验通过花粉离体萌发、联苯胺-过氧化氢测定柱头可授性和田间人工授粉相结合的方法,测试角堇与大花三色堇盛花期单朵花柱头和花粉在从花蕾期到开花后一段时间的活性与寿命,得到角堇与大花三色堇离体花粉萌发均需要较高浓度的蔗糖与硼酸;角堇花粉萌发最适蔗糖浓度比大花三色堇高;高浓度的硼酸对角堇花粉有促进作用;角堇花粉萌发最佳培养基为35%蔗糖+0.02%硼酸,大花三色堇为30%蔗糖+0.01%硼酸;角堇离体花粉萌发率高于大花三色堇。开花前第1d角堇与大花三色堇花粉仅部分成熟具活性,萌发率较低;花后第2d时为两者花粉生活力最强的时期;角堇花粉活力保持时间与萌发率明显高于大花三色堇。用人工授粉法分别研究二者柱头可授性,花前第3d时所授柱头均未成功结实。花前第1d到花后第6d均有结实,但结实率都以开花后第2 d为最高;角堇在可授时期内的结实率保持较高水平,且各时期的结实率明显高于大花三色堇,两者都在开花后第8d柱头萎蔫。角堇单果结种数在花后第2d达最大,而大花三色堇则在开花当天授粉结种最多。试验通过对10个不同的S8代自交系进行8个主要观赏数量性状分析,对其主要性状特征、性状之间的联系进行相关性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花径与分枝数、盛花期单株花数指标分别呈显著负相关、极显著负相关。以花径为育种目标,则应考虑分枝数和盛花期单株花数;以丰花性为育种目标,应考虑花径、叶长、分枝数性状等特征。由聚类分析图可看到角堇与各大花三色堇自交系遗传距离较远,观赏性状差异大,将二者杂交,有望得到杂种优势明显的新组合。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角堇与大花三色堇6个自交系形态学指标与理化指标进行分析,得到耐热性强弱依次为:角堇9号自交系耐热性最好,属耐热性强型;10号、12号、3号为一类,属中度耐热类型;5号、6号属耐热性差类型。10个F1组合各性状进行杂种优势分析,种子百粒重性状主要受母本决定;发芽率比较,角堇作母本的组合整体表现出中亲优势,具有普遍性;而角堇作父本杂种优势变幅大于角堇做母本的组合,超亲优势最高值出现在角堇作父本的组合中;10个F1的平均始花期比其父母本平均值要小,具有中亲优势表现,F1花期较一般大花三色堇品种有明显早花优势。对比研究角堇作父本还是作母本更有利于得到杂种优势明显的组合,考虑的目标性状不同,选择亲本组配方式也相应不同。目标性状为分枝数、株幅、花径、花梗长、株高时,角堇做父本更有利;如果以早花、盛花期观花数为育种目标,则角堇作母本更有利。对10个F1组合与市场较流行的角堇商品种‘珍品’系列3个花色品种,共计13个组合,参考国内外评价方法,进行观赏性相关评价,得到:9×10、5×9、角堇‘珍品蓝’、9×6、6×9、角堇‘珍品红’、9×5、角堇‘珍品黄’、10×9共计9个组合为最优组;12×9、3×9、9×3共计3个组合为一般组;9×12为较差组。
其他文献
介绍了纯滞后系统的史密斯预估补偿器,并分析器不足之处,提出一种改进方案,并用MATLAB的SIMULINK进行仿真分析,给出了仿真的结果。结果表明,该方法改进型的Smith预估器有相当
<正>北京时间6月17日消息,阿里巴巴今日向美国SEC提交了更新后的招股书。阿里巴巴除了在招股书中披露合伙人名单外,还公布了包括2014年第一季度在内的2014财务年度(2013年4月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权长期以来多是由教师来掌控。教学设计的起点往往是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结果就是教师的阅读感受替代了学生的阅读感受。以《礼拜二午睡时刻》的教学为
<正>滦下灌区地处唐山南部沿海,渠首设在滦县城南滦河右岸,设计引水流量117.4m~3/s,加大流量140m~3/s。灌区从潘家口、大黑汀、桃林口三大水库引水,多年平均水库供水6.84亿m~
<正>2016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57.35%,快速城市化在带来产业集聚和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人口压力增大、住房拥挤、社会隔离、历史风貌破坏等现实问题。城乡空间规划作
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英文译文和美国《国情咨文》为语料,以语料库语言学方法对两个语料库中的词汇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两个在功能上相同的文本在词汇特征
本文先就两岸智库所要整合的两岸合作利基产业,提出个人之看法;再针对利基产业提出两岸共同的规划愿景及可行途径。以期两岸智库及政府在协助辅导两岸经贸合作之时作为参考。
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满足不了当前英语教学的需要,由于课本知识学习比较单一,英语电影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英语教学当中,本文就英语电影教
秧歌在山西有着悠久的历史 ,尤其是以祁县、太谷为代表的晋中秧歌。通过对晋中秧歌艺术文化、音乐、表演、舞美和地域发展及现状的研究 ,揭示秧歌艺术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性 ,
四川音乐学院民乐系韩淑德副教授与张正修(之年)所著《中国琵琶史稿》一书,于1985年出版之后,全国音乐界名流数十人致函(或通过学院领导转函)作者,对该书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