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享誉世界的作家,索尔·贝娄是唯一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一殊荣的犹太裔美国作家,其在文学界的地位不啻于美国另外两位重量级作家海明威和福克纳。他的文学作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对美国文学产生着重要影响,对二战后的美国文学影响尤其深远。《只争朝夕》是贝娄的一部重要的中篇小说。1976年贝娄接受诺贝尔文学奖时,在授予他的颁奖辞中特别提到了这部小说,并认为这是贝娄写得最好的一部小说。书中描述了主人公汤米·威尔赫姆的一天,其中还不时穿插了一些主人公对过去生活的回忆。这部作品生动地向我们呈现了一幅荒诞世界以及当代处于窘境的人们的全景图。自小说问世以来,国外对其已经做了大量细致的研究工作。但相较于国外而言,国内的研究却十分不足;从另一方面来说,作为二战后作家的代表的贝娄或多或少地受着现代思潮之一的存在主义的影响,因此存在主义的痕迹在他的作品中是有所表现的。基于此,论文在以现有研究资料为基础,以存在主义作为理论背景框架,认为这部作品是对威尔赫姆精神历程的记述,试图从这一方面进行解读:即主人公的精神历程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实践、异化和救赎。这其中主人公始终在不懈地追寻他的美国梦,这是他的“实践”阶段,但却总是以失败告终;而他的异化则主要体现在他与其他人的关系当中:他不被融于这个社会,是被异化,被边缘化的。但无论经历了多少人生起落,威尔赫姆最终还是获得了精神上的救赎,这其中特莫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当然威尔赫姆自身的努力也是不可忽视的。论文认为《只争朝夕》这部作品不但揭示了当代人们的生存现状,更重要是表明了索尔·贝娄作为一位人文主义作家对人类的关注以及对他们所持的永远的信心。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主要介绍贝娄的生平和《只争朝夕》这部中篇小说以及存在主义一些相关理论。文章的核心部分为第二、三、四部分。集中论述了小说主人公威尔赫姆的“实践——异化——拯救”的成长历程,在“实践”阶段,可以看到威尔赫姆的在荒诞的世界的人生经历。刚开始是在宾夕法尼亚接受大学教育;接着,同绝大多数美国年轻人一样憧憬着成功,于是他在二十岁的时候自作主张更名为汤米·威尔赫姆以寄托他对自己的希望。这便很容易的让人联想到美国另一著名作家《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主人公詹姆斯同样为了虚幻的美国梦,将名字改成杰·盖茨比。威尔赫姆放弃能给自己带来美好前途的学习,而改名换姓在电影公司雇员威尔士的引诱下孤身一人来到好莱坞报考电影演员;最后又回到纽约,作品中荒诞性最集中的地方,这时的荒诞性达到了顶点。无论威尔赫姆怎样努力,他所努力追寻的美国梦始终没有实现。在第二章,作者认为作为存在主义的一个重要概念的“异化”(alienation)在文本中主要是指“成为或感觉是陌生人”。因此到了“异化”阶段,威尔赫姆已人到中年,失去工作,无处可走,成功的希望早已成为泡影。此时的他不但异化于外在的世界,纽约市,而且与周围的人也形成了一种异化关系,最主要是表现在他同父亲艾德勒医生的“父子关系”,其次表现在他同妻子儿子的关系以及同其他人的关系上,其中还包括他的自我关系。被异化了的威尔赫姆已经完完全全不被这样的世界所接受,成了一个边缘人。第四部分集中论述“拯救”。在文章结尾处威尔赫姆在教堂的酣畅淋漓嚎啕大哭的一幕可以看作是他的最终“顿悟”。论文认为威尔赫姆的拯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我的拯救,一是其所谓的“精神父亲”特莫金对其的拯救。第五部分为结论部分重申了论文的论点,主人公威尔赫姆经历了实践(追寻美国梦),异化(同外在世界相处),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之后,达到的最终的自我救赎既表明了贝娄对生活在当下世界中的人的现状的深刻观察,更体现出他作为一位人文主义作家对人类的深切关心与同情,以及他对人类永远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