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承载人类生产活动的基本场所,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规模的快速壮大以及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对土地的需求与日俱增,相比有限的资源供给量,土地供需矛盾不断被激化[1],与此同时,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质量下降等问题也伴随而来,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如何突破有限的面积约束,尽可能的发挥土地资源的最大效用,以推动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成为我国土地利用中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合理的资源配置和土地结构优化、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成为当前国情下缓解人地矛盾、适应城市化发展的最有效的途径[2]。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即通过对当下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和结构的合理调整,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以期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同步最优。本文的研究对象为长春市城市建设用地,通过长春市人口承载力和建设用地规模预测、长春市产业结构分析以及长春市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分类评价,得出相对土地规划的各项约束条件,进而构建以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目标函数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借助计算机等实用工具对模型进行求解并分析各个优化方案的优缺点,最终得到符合长春市未来发展的城市建设用地结构最优方案,为有效控制城市用地规模、划定城市增长边界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等提供有效参考。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分析长春市历年水资源利用状况,明确了水资源是制约长春市城市承载力的瓶颈因素,通过回归分析、GM(1,1)模型预测和定额指标法得到2020年长春市城区水资源人口承载力为375.50万人,2020年长春市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413.05平方公里。(2)分别以全国、吉林省为参照对长春市三次产业结构以及二、三产业的16个加工与服务业产业部门进行SSM模型分析并绘制SS分析图,通过图表数据对长春市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进行分析,得出长春市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在全国范围内有一定发展优势,16个加工与服务业产业部门中的优势产业主要有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批发和零售业以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3)以长春市中心城区的城市建成区为评价范围,针对不同功能的城市用地有所侧重的构建了集约利用分类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集约度测算模型得出长春市中心城区城市建成区各类用地的集约度水平,表明长春市土地利用集约水平总体较高。进一步通过障碍度指标诊断出影响各类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主要障碍因子:居住用地为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商业用地为基础设施完备度和商业地价实现水平,工业用地为综合容积率和固定资产投资强度,教育用地为综合容积率和单位用地服务学生数。(4)构建了长春市城市建设用地结构优化的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求解分别得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三个目标函数下的优化方案,对不同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最终得出符合规划要求并能满足长春市未来发展用地需求的最优方案为:到2020年,长春市城市建设用地总规模为413.05平方公里,其中居住用地面积为105.14平方公里,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面积为33.04平方公里,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面积为36.34平方公里,工业用地面积为123.92平方公里,物流仓储用地面积为11.58平方公里,交通设施用地面积为45.06平方公里,公用设施用地面积为12.97平方公里,绿地面积为45平方公里,可实现最大经济效益为7864.0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