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时期进行会计政府监管研究不仅仅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有关政府监管与自由市场之间的论战,自经济学问世以来就一直没有中断过,几个世纪以来主张政府干预与强调自由市场的这两种对立思想兴衰交替,多次换位。会计信息处理与披露同样也经历了从“自由放任”到“严厉监管”的漫长嬗变的过程。时至今日,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实务界,对于政府干预会计的必要性普遍赞同,但是对于会计监管模式究竟是以政府监管为主,还是以行业自律为主,以及究竟应该如何设计会计政府监管模式却是众说纷纭,仍无定论,因此有必要从理论上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至于实践意义,安然事件悲剧的上演不仅震惊了美国朝野,而且轰动了世界各国,会计监管不力难逃其咎并再度引发了人们对会计监管的思考,其时的会计监管主体又陷入了世人声讨的困境。会计监管模式何去何从值得人们探索,但毋庸置疑的是,会计信息的政府监管制度必将延续,而监管的力度也必将进一步加大。基于以上的研究逻辑,本文的内容安排除第一章导论之外,其余篇幅共分为四章:第二章首先对我国会计政府监管的发展历史进行回顾,在此基础之上,寻找出我国会计政府监管的特点,并进行总结,从对我国会计政府特征的描述当中,发现我国会计政府监管存在的问题。第三章首先对西方各国的会计监管模式进行研究,尤其探讨安然事件曝光之后西方各国会计监管模式的改革与发展,并对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加以评述。同时,运用比较评价的方法将我国会计政府监管模式与西方各国会计监管模式进行横向比较,目的在于发现我国同西方各国会计监管模式之间存在的差异。第四章对会计政府监管的理论基础进行研究。本部分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会计政府监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力图按照“会计信息——会计市场——市场缺陷——市场失灵——政府监管”的逻辑主线,建立起会计政府监管模式的理论分析框架。第五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在这一章对我国会计政府监管模式进行了设计。首先对我国会计政府监管的环境因素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我们的关于会计政府模式构建的设想,对组成我国会计政府监管模式的基本要素进行了界定。最后,为保障我国会计政府监管新模式的有效运行,探讨模式运行所需要的配套措施。会计监管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新世纪伊始国内外发生的一系列财务舞弊丑闻引起各界的普遍关注,如何发挥政府在会计市场的监管作用又历史性地摆在了世界各国会计理论和实务工作者面前,要求建立一个更加科学更加高效的会计监管模式。本论文在研究过程中,既要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又要力争有所创新。本文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第一,界定了会计政府监管的内涵。我们认为会计政府监管不仅仅是政府监管的一个层面,而且是会计监管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层面。引入会计政府监管的概念是为了突出政府在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作用,实际上这不仅符合“后安然时代”各国会计监管的改革取向,而且也是未来会计监管的发展趋势所决定的。第二,建立了会计政府监管模式构建的理论分析框架。本文综合运用经济学中关于政府监管和会计监管的理论,以会计信息和会计市场为研究起点,以“会计信息——会计市场——市场缺陷——市场失灵——政府监管”为逻辑主线,力图对政府介入会计监管的必要性、强调政府在会计监管中作用的可行性、会计政府监管的适度性、会计政府监管目标定位的合理性等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探讨,从而建立起一个构建会计政府监管模式的理论分析框架。第三,重新构建了我国会计政府监管模式。在本文的研究中,我们立足于中国国情,针对我国会计政府监管现行模式的缺陷,借鉴国外尤其是美国会计监管改革的经验,重新构建了我国会计政府监管模式。这一模式包括会计政府监管的目标、主体、客体、内容和机制等基本要素。本文分别对这些基本要素提出了新见解和新观点。第四,提出了保障会计政府监管新模式运行的政策建议。会计信息质量的保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治理措施。尽管会计监管模式应该以政府监管为主导构建,但也不能忽略会计监管其他层次作用的发挥。因此,为了保障会计政府监管新模式的有效运行,需要采取一系列配套措施。本文提出了加强单位内部会计监管、行业监管和社会监管等方面的若干政策性建议。会计政府监管是一个庞大的课题,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尽管我们在研究中尽可能地遵循历史与逻辑的演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些规律,但本文的研究只是取之一隅,能力有限,再加上环境的变化莫测,因此本文对于会计政府监管的理论探讨都是基于我们的主观认识,在论证与推理中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但相信我们的研究能够为理论界和实务界进一步的讨论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此敬请专家学者批评指正。我们将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继续关注与探索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