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方高原鳅隶属鲤形目、鳅科、条鳅亚科、高原鳅属,在西藏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中游,东方高原鳅作为雅鲁藏布江中游高原鳅属的关键种,其生物学和种群动态的研究却未见报道,本文对东方高原鳅的年龄、生长特性及种群动态进行了研究,旨在丰富其生物学和生态学资料,为资源保护措施的制订、持续开发利用及增养殖技术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本论文主要结果如下:东方高原鳅由7个年龄组组成,其中4~6龄占80.87%;体长与耳石半径长为直线正相关,表达式为L=253.81OR-26.725(n=183,R2=0.97,P<0.05);各龄组及雌雄群体的实测体长均值和退算体长均值无显著性差异(t=1.313,P>0.05);体长与体重呈幂函数关系,雌雄群体问有显著差异(P<0.05),表达式分别为W=0.00001L2.9797(早),W=0.00002L2.8475(♂);比较后发现vonBertalanffy方程能更准确地表达东方高原鳅的生长,其表达式分别为:Lt=151.65[1-e-0.133(t+0.01786)],Wt=31.496[1-e-0.133(t+0.01786’]1.9797(早);Lt=125.19[1-e-0.177(t+0·0695’],wt=18.787[1-e-0.177‘t+0.0695’]2.8475(♂);雌鱼和雄鱼的生长拐点年龄分别为8.19和5.83,对应的体长和体重分别为100.77 mm、9.32g和81.13 mm、5.46 g。东方高原鳅雌雄群体的总死亡系数(Z)分别为0.693/年(♂)、0.727/年(♀),自然死亡系数(M)分别为0.364/年(♂)、0.123/年(♀),捕捞死亡系数(F)分别为0.329/年(♂)、0.604/年(♀)。东方高原鳅目前的开发比(E)为雄性的0.475和雌性的0.831,以达氏鳇(Huso dauncus)和尖头塘鳢(Eleotris oxycephaoa)作为参照物,表明东方高原鳅属于较为典型的r-选择生活史类型鱼类。通过单位补充量亲本生物量模型分析发现,在现起捕年龄下东方高原鳅的单位补充量亲鱼生物量分别为雄性10.78、雌性10.00,繁殖潜力比分别为雄性70%、雌性28%。本研究表明东方高原鳅雄性的开发尚合理,但雌性的开发程度过高,应加大起捕年龄或降低捕捞力度以控制种群的捕捞死亡系数,具体可将起捕体长设为77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