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即代谢综合征(MS)包括了一组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症候群:中心性肥胖、糖耐量低减或2型糖尿病、高胰岛素血症或胰岛素抵抗、血脂紊乱、高血压病、高尿酸血症、高粘状态、高凝状态、脂肪肝、骨质疏松以及过早动脉硬化和(或)冠心病、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等。1999年WHO对MS的定义提出建议,即糖耐量低减(IGT)或2型糖尿病(DM)和(或)胰岛素抵抗(IR),并伴有2种以上下列表现: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中心性肥胖、微量白蛋白尿。可以看出,这个定义是以IGT、IR、2型糖尿病为核心。现代医学真正认识MS是从1988年Reaven提出“x综合征”这一常见的临床症候群开始。 中医古代文献中无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病名,从中医学的角度,则认为过食、酗酒损伤肝脾,肝脾功能失调,不能运化摄入的过多饮食,则形成痰郁、痰湿、湿浊等,日久积热化燥。如长期酗酒更易致湿热内蕴;如活动过少,气血运行缓慢,湿热郁阻脉络,甚而瘀血内生,脉道不利,变证百生,久而形成了以湿热内困为核心的病机。湿热中阻则脾运胃纳失健,精微不得运化以滋养机体脏腑,出现脘腹胀闷、口渴喜饮或不多饮或饮入渴不解、多食或食少纳呆、便溏不爽、肢体困重等症状。故临床因湿热内阻而致者亦不少见。其所见症状还会随湿热内阻程度的轻重而有所不同。此类患者若用滋阴清热法多不奏效,反因用药之寒凉滋润而助湿阻碍气机,或因苦寒化燥、湿郁化热,湿热互结不去,其病难愈。由此可见,湿热内阻与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在临床上密切相关。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湿热证与胰岛素抵抗综合征之间的关系。 方法:根据1997年7月美国糖尿病协会在Diabetes Care公布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第一版)公布的湿热证诊断标准,纳入50例2型糖尿病湿热证患者,并按湿热内阻的症候积分标准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三组,分别检测其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小时胰岛素、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体重指数,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将其与胰岛素抵抗综合征(1998年7月WHO专家咨询报公布)的标准进行对比。 结果: 1.50例2型糖尿病湿热证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小时胰岛素、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体重指数均符合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标准。 2.湿热内阻轻度组与中度组的甘油三酯、体重指数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3.随着湿热内阻程度的加重,湿热内阻重度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