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隔代抚养祖辈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探讨角色适应、社会参与、自尊等对其幸福感的作用路径,以及隔代抚养对祖辈社会心理健康的影响;诠释其照料孙辈的体验,挖掘影响其幸福感的因素,以期为促进其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量性研究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分析隔代抚养祖辈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影响其心理状况的作用路径。共包括两个部分:1.隔代抚养祖辈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的量性研究:便利选取311名符合纳入标准的隔代抚养祖辈以及296名不抚养孙辈的祖辈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的一般资料调查表、世界卫生组织幸福感指数量表、罗森伯格自尊量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简版老年抑郁量表以及简易应对方式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等;采用AMOS 23.0软件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2.隔代抚养祖辈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对前期参与调查的15名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访谈及参与性观察,深入了解隔代抚养祖辈的照护体验,并挖掘其心理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1.隔代抚养祖辈的幸福指数得分为(16.93±4.48)分,条目均分为(3.39±0.89)分;自尊得分为(30.84±3.47)分;心理健康得分为(114.96±17.42)分;社会健康得分为(85.13±15.22)分;心理健康分两表的3个维度正性情绪、心理症状与负性情绪、认知功能得分分别为(39.42±6.65)分、(55.55±9.57)分、(20.04±4.56)分;社会健康分量表3个维度角色适应、社会参与、社会支持得分分别为(30.09±4.97)分、(34.90±7.92)分、(20.16±5.22)分。2.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原居住地、慢性病数量、抚养孙辈数量、与子女关系满意度以及文化程度、与子女抚养观念一致程度的隔代抚养祖辈的幸福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相关性分析结果,对幸福指数进行逐步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正性情绪、与子女关系满意度、慢性病数量、积极应对进入模型,共解释28.8%的总变异。3.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抚养组、抚养过但现在不抚养组、抚养组的祖辈在幸福指数、角色适应、社会参与、社会支持、正性情绪、认知功能、积极应对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自尊、抑郁、消极应对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结构方程模型显示,隔代抚养祖辈的自尊对幸福感无直接作用,可通过社会参与,以及通过角色适应作用于正性情绪两条路径间接影响幸福感,模型拟合良好,共解释24.4%的幸福感总变异。5.质性访谈结果显示,隔代抚养祖辈的照护体验包括幸福感、成就感、价值感等积极感知,以及情绪不佳、躯体不适、人际冲突、社交受限等负性体验;身体状况、抚养意愿、应对策略等个人因素,以及祖孙关系、社会支持、家庭氛围等外在因素均影响其心理健康。结论1.隔代抚养祖辈总体心理状况较好,但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2.正在参与抚养孙辈的祖辈心理状况较不抚养者好,有抚养经历的目前未抚养孙辈的祖辈比没有抚养经历者社会参与更多。3.正性情绪、与子女关系满意度、积极应对正向预测隔代抚养祖辈的幸福指数,慢性病数量反向预测幸福指数。自尊可通过社会参与、以及通过角色适应并作用于正性情绪两条路径间接影响隔代抚养祖辈的幸福感。4.建议社区工作人员开展适合隔代抚养祖辈进行的休闲娱乐活动、科学育儿以及心理压力调节策略讲座帮助其适应抚养孙辈的角色,增进社会参与,缓和与子女的矛盾,改善家庭关系,缓冲负性情绪。政府部门建立短暂的托儿服务,给予祖辈一定的生活空间,缓解抚养压力,促进其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