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颈内静脉及其周围组织结构进行超声影像学观察,为经胸锁乳突肌外侧缘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提供相应的影像学资料,同时寻找出相对理想的穿刺体位和部位;并对其进行临床应用研究,为其可行性、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超声影像学研究):成年志愿者80例,男43例,女37例,采用Terason2000便携式B超仪,分别在三个不同头位、三个不同解剖水平面,观察并测定右侧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重叠率、颈内静脉内径以及其外侧缘至胸锁乳突肌外侧缘皮肤的距离,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寻找出经胸锁乳突肌外侧缘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相对理想的穿刺头位和体位。第二部分(临床应用研究):择期手术患者180例,男93例,女87例,ASAⅠ~Ⅱ级,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随机分为2组,每组90例,实验组为经胸锁乳突肌外侧缘穿刺置管组,对照组为经胸锁乳突肌前缘穿刺置管组。观察两组患者穿刺进针点至颈内静脉的距离、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一次穿刺置管完成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结果第一部分(超声影像学研究):头向左侧偏30°时,右侧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重叠率,环状软骨水平面、第七颈椎水平面与甲状软骨上缘水平面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颈内静脉内径在环状软骨水平面、第七颈椎水平面与甲状软骨上缘水平面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内静脉外侧缘至胸锁乳突肌外侧缘距离在环状软骨水平面、第七颈椎水平面与甲状软骨上缘水平面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向左侧偏45°时,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重叠率在甲状软骨上缘水平面明显高于环状软骨水平面、第七颈椎水平面(P<0.01),颈内静脉内径在环状软骨水平面、第七颈椎水平面与甲状软骨上缘水平面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内静脉外侧缘至胸锁乳突肌外侧缘距离在甲状软骨上缘水平面与第七颈椎水平面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环状软骨水平面,颈总动脉与颈内静脉重叠率在头分别向左偏0°、30°、45°时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内静脉内径在头分别向左偏0°、30°、45°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内静脉外侧缘至胸锁乳突肌外侧缘皮肤距离在头向左偏30°、45°与头向左偏0°时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七颈椎水平面,颈总动脉与颈内静脉重叠率在头分别向左偏0°、30°、45°时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颈内静脉内径在头向左偏0°、30°、45°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向左偏30°、45°时,颈内静脉外侧缘至胸锁乳突肌外侧缘皮肤距离与头向左偏0°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部分(临床应用研究):实验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一次穿刺置管完成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误穿动脉、血肿形成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进针点皮肤至颈内静脉的距离,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锁乳突肌外侧缘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相对理想的穿刺体位和区域,为头向左偏30°~45°、环状软骨到第七颈椎水平面区域;经胸锁乳突肌外侧缘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优于经胸锁乳突肌三角顶点穿刺置管,可应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