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明代《老子》注书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全面梳理现存明代《老子》注书的基础上,对明代老学的发展情况和特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研究。全文共分三章。 第一章“明代《老子》注书及其作者”,共分三部分。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明代《老子》注书的存世情况做了比较全面的清理,并对目前一般研究者比较容易查阅到的近50种《老子》注书一一翻检,作出提要。作者进而又对明代注《老》作者群进行了分析,主要得出如下几点结论:第一,明代注《老》作者来自于各个阶层和学术流派,成分复杂,这发映出《老子》书在明代较为普遍地为社会各界人士所重,拥有相当广泛的读者。第二,明代注《老》者虽多且杂,但深研《老子》书以阐扬其老学思想者并不多,尤其是站在时代思想潮流前沿的思想家很少去潜研《老子》,这反映出明代老学与时代思想学术主潮关系的疏离。第三,明代注《老》者中,以儒者为多,《老子》书似乎正在逐渐淡出道门人士的视野,儒者成为延续老学学脉的主力。第四,从时间上看,明代注《老》作者明显集中在明代中后期,更具体地说,是集中在明武宗正德以后,明代中后期的社会转型可能是老学研究突然爆发的深层背景。 第二章“明代《老子》注书的宗趣指归”,是对明代《老子》注书特点的深层次分析。作者在这里提出一个新的分析思路,即从注者注解《老子》的宗趣指归的角度分析归纳明代《老子》注书的特点。作者认为,历代注解《老子》者多从“理身”和“理国”两方面去发挥老子的思想,“明理身之道”和“明理国之道”可以说是历代注《老》宗趣的两个主要方向。延及明代,这种注《老》的宗趣特点并没有根本的变化,只是“明理身之道”的注解宗趣完全偏于心性学方面而已。作者进而分别以薛蕙、陆西星、释德清和李贽、沈一贯的《老子注》为个案,论证明代这两种注《老》宗趣的实存性,并就其注解特点和思想成就进行了分析总结。作者认为,这种分析角度或许可以为我们打开观照《老子》书历史地位与影响的另一扇窗口,是值得尝试的一种研究角度。 第三章“明代老学的形上道论”,共分三部分。作者先对历代注者对老子“道”论的阐发进行了简要的回顾,然后分别从本原之道和性命之道两个方面论述明代老学发展的面貌。作者认为,明代的老学研究,对于老子本原之道几乎没有出现新的阐释理论和方法,也没有出现有影响的新的概念命题,“道体虚无”、“道为天馨博士学位论文DOCTORALDISSER刀订ION地万物的本原”,仍然是明代老学研究者对老子之道的主流认识。明代老学研究者对“性命之道”的阐发倒是有些新意,但主要是在道教学者这一派中,他们的阐发既有思想深度,也自成系统;而儒释两家学者对老子“性命之道”的发挥,虽然也有新的创意,但思想都不大成系统。总之,从对老子形上之道的阐发来看,明代老学边缘化发展的特点体现得非常明显。 综括全文的研究,作者最后得出明代老学的发展具有两大显著特点的结论:一是边缘化发展特点,二是世俗化发展特点。关键词:老子老学道德经明代思想史文献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