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贝马斯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中,对英、法、德三国的“公共领域”历史性演进过程进行梳理时,创建性地提出了介于中世纪“代表型公共领域”与“资产阶级公共领域”之间的过渡性的“文学公共领域”的概念。本论文通过对“公共领域”、“文学公共领域”两个概念在译介过程中意义的偏差进行修正,基于对英国文学公共领域的国别考察,梳理了英国文学公共领域的发展历史。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公共领域前身的文学公共领域孕育于英国共和时期的咖啡馆中,经过哈林顿等文学家的努力,在“洛塔咖啡俱乐部”中形成了公共领域中的“辩论机制”。而随着资产阶级交往模式的确立,私人“主体性”的觉醒,以及文学公共领域的“公共舆论”功能的形成,英国文学公共领域进入了发展的成熟期。在英国特定历史、文化的合力下,获得“公共性”的英国文学家推动了文学公共领域的完善。这些文学家通过文学创作和文学话题的讨论将公众意见通过文学公共领域传达给国家权利机关,从而影响他们对公共事务的决策。英国文学公共领域的成熟与日益增多的阅读群体的出现、咖啡馆在英国的激增、作家的职业化等文化现象之间又存在密切联系。随着政党政治在英国的发展,政治话题被越来越多地引入文学公共领域之中,英国文学公共领域向政治公共领域过渡,其标志是长期反对派“柏林布鲁克文人圈”的文学前奏和“第四等级”批评机构的形成。这一切使得作为欧洲文学公共领域先驱的英国文学公共领域具有了独特的魅力,但是,同时也要指出得是哈贝马斯在对“文学公共领域”的研究中,无视其他阶级、女性对文学公共领域的建构,这也成为其公共领域理论饱受诟病的地方。本论文通过以上研究旨在挖掘英国文学家的主观能动性作用,将英国文学家对英国文学公共领域的建构作用放置于英国特定的历史与文化时期中加以研究。同时,在对英国文学公共领域进行历史性的纵向研究同时本论文补充了多声部的“亚文学公共领域”对英国文学公共领域建构的巨大作用,从而更加全面地考量了英国文学公共领域。为了系统研究上述内容,并对哈贝马斯理论进行修正,真实再现英国文学公共领域全貌,本论文将从以下几个章节展开研究:第一章,英国文学公共领域的兴起与“走下神坛”的文学家,这一章涉及的文学家主要有詹姆斯哈林顿、佩皮斯、伊夫林以及安德鲁马维尔,主要论述这些英国文学家在英国文学公共领域雏形阶段形成的“辩论机制”、“理性交往模式”的奠定和文学家“主体性”的变化情况,这些都为英国文学公共领域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第二章,英国文学公共领域成熟期的“公共”文学家,这一章为本论文的重点章节,涉及到的作家主要包括德莱顿、斯蒂尔与爱迪生等人,通过对英国审查制度、文学资助人向书商的转变等独特文化现象的研究,描述英国文学公共领域在进入成熟期时与英国文学家的互相建构关系;第三章,英国文学公共领域向政治公共领域转型时期的文学家,这一章重点研究两种公共领域的转变过程,涉及到的作家有“柏林布鲁克文人圈”与“第四等级”批评机构的形成;第四章,英国文学公共领域与“多声部文学公共领域”,这一章作为对哈贝马斯“文学公共领域”的有效补充,将从英国宗教文学公共领域、平民文学公共领域、女性文学公共领域几个方面的研究展开,其中,重点研究女性文学公共领域对文学公共领域的影响和作用,涉及到的作家有本阿弗莱与“蓝袜社”中的几位主要女性作家。在结论部分,本论文总结了英国文学公共领域的“历史性锚定、文化上独特与文学上建构”的特点,尤其强调了最后一个特征。通过系统研究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进行了有效补充和丰富,也为网络时代文学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和文学家“公共性”之间关系的研究提供一定启示和参考。